中新社西寧9月7日電 (記者 孫睿)青海省生態環境廳7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最新生態監測數據顯示,近10年來,中國最大內陸咸水湖青海湖流域氣候趨于暖濕化,其生態環境狀況等級以“良”為主,流域生態系統類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高原咸水湖,是維系青藏高原東北部生態安全的重要水體,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東蔓延的天然屏障。青海湖的生態環境特征及其演變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青藏高原整體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對柴達木盆地、三江源、祁連山等地區均有較大影響。
據介紹,從2010年開始,依托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實施,青海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自然資源廳、省水利廳等多家技術單位持續開展青海湖流域生態監測工作,實現了流域生態環境監測全覆蓋。同時運用衛星遙感影像數據,開展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蓋狀況、生態系統構成與格局、生態環境狀況、草地狀況、土壤侵蝕狀況、積雪面積等遙感監測,獲取了系統連續的地面和遙感監測數據,編制年度監測成果報告。還建立了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數據平臺,積累生態環境要素系統連續監測數據,為青海湖生態保護和國家公園建設提供有效數據支撐。
“監測顯示,2021年,長江、黃河、瀾滄江、黑河、湟水流域、柴達木內陸河流域及青海湖流域共設99個國、省控水質監測斷面,其中97個水質監測斷面中,Ⅰ類水質監測斷面12個,Ⅱ類水質監測斷面74個,Ⅲ類水質監測斷面10個;青海湖(咸水)下社、沙陀寺2個水質監測斷面水質保持自然狀態。”青海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司文軒日前發表數據稱。
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表示,近10年來生態監測結果表明,青海湖流域氣候趨于暖濕化,流域湖泊、濕地面積和水資源量有所增加,旗艦物種普氏原羚種群數量和裸鯉資源量明顯增加,區域環境空氣、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達到環境功能區目標。青海湖流域生態環境狀況等級以“良”為主,流域生態系統類型、生態環境狀況穩中向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