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9月9日電(張煜歡 雷昱兒)9日,浙江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下稱“平臺”)建設成果發布會在浙江杭州舉行。記者從會上得知,平臺自2021年12月上線以來,在全國率先建成“多規合一”應用,對“十四五”期間規劃建設的5000多個項目進行了布局協調,減少耕地占用約15萬畝,解決了傳統方式無法解決的“規劃打架”的問題。
據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顧浩介紹,省域空間治理數字化平臺的建設,是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改革的具體體現。依托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平臺將浙江15萬平方公里的陸域海域及其變化規律和演變趨勢進行了數字化畫像,實現對空間資源“精準分析、整體優化、依法保護、高效利用、科學治理”。
現場,顧浩對平臺各項功能進行了具體演示。該平臺設計了“一庫一圖一箱X場景”的整體架構。其中,“一庫一圖一箱”即具有1.8億條空間數據的空間治理數據庫、近1200個圖層的空間治理一張圖與40多個空間治理工具組成的空間治理工具箱。
“一庫一圖一箱”是平臺“空間大腦”的核心。“空間大腦”具有空間感知學習、監測判斷、分析評價、預測預警、戰略管理五大能力,作為浙江數字化改革的“空間智能底座”,已為該省170多個應用提供了精準的“底圖、底數、底線”和智能工具。
平臺擁有多規合一、空間保護、空間利用、空間安全四大應用,每個應用都由多個場景來支撐,實現了多跨協同的網絡化。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空間規劃局副局長郭英在現場演示中展示了“城市六線”功能。以風景文化控制線為例,隨著鼠標點擊,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產被標記為紫色。郭英介紹,在控制線兩側一定范圍內,農房新建、改建、擴建等活動受到限制,防止對風景文化遺產安全與歷史文化風貌有所破壞。“只有這樣,才能留住我們城市的記憶,讓子孫后代體驗到‘原汁原味’的鄉愁”。郭英說。
同時,“多規合一”應用也能為市民所用,為日常生活帶來極大便利。市民只需打開“浙里辦”APP,搜索打開“規劃一點通”應用,在“社區生活圈”板塊便可查看所在地周邊的公共服務設施,在“詳規一張圖”版塊則能夠查看所在地周邊地塊的用途及其未來規劃,能更好地滿足公眾參與規劃的需求。
此外,平臺的空間保護、空間利用和空間安全應用,分別在耕地保護、土地管理和自然災害防控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提供精準信息支撐。
下一步,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將加快提升“空間大腦”能力,持續推進空間治理應用場景實戰實效,爭取在國內率先建成國土空間整體智治的省域樣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