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0日電 (記者 陳杭)9日,“2022北京國際民間友好論壇”在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舉辦。論壇每兩年舉辦一屆,已成功舉辦六屆。本屆論壇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指導,北京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北京市政府僑務辦公室、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石景山區人民政府、北京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共同主辦。
來自柬埔寨、緬甸、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南非、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愛爾蘭、斯洛文尼亞、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墨西哥、巴拿馬、澳大利亞、新西蘭等35個國家48個友好組織的90余名代表共聚云端,以“后疫情時代,一起向未來”為主題,圍繞“后疫情時代經貿合作、科技創新、文化互鑒”三個論題共話發展、共謀合作。
全國友協副會長袁敏道在致辭中表示,各國友好組織代表相聚友好論壇,充分彰顯了國際社會對建設更美好未來的共同期盼,也向世界發出齊心協力、戰勝挑戰、共謀發展的積極信號。
圖為9日舉辦的“2022北京國際民間友好論壇”。 北京市對外友協供圖柬埔寨中國友好協會會長艾森沃表示,中柬自貿協定簽訂后,中柬貿易額超出預期,后疫情時代,東盟內部以及東盟與他國的經貿合作有望在多元化、全球化和在遵守國際法的原則基礎上得到改善,希望快速推進科技合作并提出舉辦中國—東盟文化節論壇的倡議。
主旨發言環節,各國友好組織代表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從經貿、科技、文化等各領域合作,就“如何發揮民間力量共建后疫情時代美好未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了建議,達成了初步共識,取得了豐碩成果。
圍繞“后疫情時代經貿合作”論題,馬來西亞中國友好協會顧問蘇巴馬廉拿督談到,后疫情時期,中國和東盟貿易與投資規模有望以自由貿易區、“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為平臺,最大限度地發揮增長潛力。
圍繞“后疫情時代科技創新”論題,愛爾蘭中國科學技術交流協會會長陳文表示,合作是應對和消除全球疫情的唯一途徑,將與中方合作伙伴同舟共濟,共同促進愛中雙方開展科技合作。
圍繞“后疫情時代文化互鑒”論題,斯里蘭卡中國社會文化合作協會會長英德拉南達·阿貝賽克拉回憶了與北京市對外友協共同舉辦的北京文化周、斯里蘭卡文化周等活動,表示友好論壇對于促進兩國民間友好很有助益,兩國文化交流對加強人民之間的友誼和相互理解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市對外友協常務副會長張謙就后疫情時代,推動市對外友協和各國友好組織、友好人士以及人民之間的友好合作提出三點建議:通過共同推動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鑒活動,共同促進民心相通,從民間的渠道促進國家關系的健康發展;共同開展民生公益項目,推進互利合作,造福當地民眾,為促進世界和平、實現共同繁榮做出更多貢獻;為各國友好組織、友好人士及相關企業、機構來京發展提供對接服務,共享北京發展機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