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15日電 (薄璐)回龍觀、天通苑地區(簡稱“回天地區”)常住人口約85萬人,是20世紀末期北京城市化進程中形成的超大型居住區。北京將發揮未來科學城和回天地區(以下簡稱“雙城”)雙城聯動促進就業作用,打造以“回天地區”中心為中心、10公里為半徑的職住平衡樣板區。
今天,記者從北京市昌平區了解到,該區出臺《關于聚焦社會領域就業資源助力回天地區職住平衡的實施意見(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結合醫療、健康、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領域發展實際,持續拓展“回天有業”創新實踐,并打造職住平衡樣板區。
重點規劃項目吸納就業人員比例不低于50%
《實施意見》明確,將從滿足群眾基本社會服務需求出發,把握好全市城市更新行動、未來科學城空間建設和新一輪回天地區專項行動開展契機,推動一批社會領域重點規劃項目落地,確保項目引進與就業需求預測、項目審批與就業安置、項目建設與就業服務同時進行,促進項目就近吸納就業人員比例不低于50%。
此外,《實施意見》還鼓勵引導一批社會力量主動參與,發揮區域創業投資、城市發展等專項資金帶動作用,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資社會領域;引進一批有規模、有實力、有意向為社會領域產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服務的專業機構,鼓勵其開展人才尋訪、人才測評、管理咨詢、服務外包等社會領域中高端服務,同時,聚焦雙城聯動、兩谷一園及“兩區”建設人才需求,探索在回天及周邊地區建設人力資源產業園,并給予政策扶持。
回天地區創業者將打破戶籍限制享受補貼
《實施意見》在落實創業帶動就業方面也加大了支持力度。“符合申報北京市一次性創業補貼的創業者,在回天及周邊地區創業并帶動就業,每帶動一名回天及周邊地區本市戶籍勞動者就業,將給予區級1萬元創業補貼。”昌平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針對在回天及周邊地區的創業者,只要符合政策,都將打破戶籍限制,享受相應補貼。
除創業者外,經營性人力資源機構在社會領域推薦就業成功6個月以上的,還將享受每人1000元標準的一次性職業介紹補貼;積極開發回天及周邊地區公共服務類崗位,重點幫扶拆遷回遷、低保、殘疾、困難家庭的應屆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和農村勞動力等群體在公共服務類崗位就業的,也將給予最長3年每人每月不低于500元的崗位補貼。
社會領域用人單位定制培訓將受鼓勵
技能培訓也是拓寬就業門路的一種重要形式。《實施意見》鼓勵各類市場主體以招工為目標開展校企聯合的定制化培訓,以提高勞動力就業技能水平和適崗能力。
“定制培訓打破了原有職業技能培訓職業(工種)補貼標準目錄的限制,它可以按照崗位所需能力設置多元化、個性化的課程,培訓內容靈活度高,針對性和操作性更強。”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用工對接培訓形式開展的就業技能培訓,對符合條件的培訓機構將按照每人每課時25元的標準給予培訓機構培訓補貼,對結業學員給予每天35元不超過30天的一次性生活補貼,對用工單位成功招用的人員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標準給予用工單位以工代訓適崗補貼。
借助駐昌高校人才優勢,《實施意見》還提出,將搭建回天地區單位和駐昌高校學生對接平臺,引導高校大學生到回天地區參與社區服務和社會領域實踐,提升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對符合條件的實習見習單位和人員給予實習見習補貼。
增設“一站式”綜合辦理機構織密就業服務網
路途遠、辦事難、跑腿多……這些問題,今后或將大大解決。聚焦雙城范圍內企業多、人才多、審批多等特點,昌平區將在未來科學城和回天地區增設綜合政務服務、人力社保等服務站,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人才、就業、社保等業務的一站式辦理,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為更加精準對接人崗需求,昌平區還將搭建回天地區常住人口就業服務平臺,用好“回天專區”等線上渠道,聯合未來科學城、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等重點功能區定期舉辦人才招聘專場,提供重點企業會員制招聘服務,推動人力資源與就業崗位精準匹配。另外,聚焦未來科學城樓宇空間資源,發揮雙城聯動促就業作用,加強與海淀區、朝陽區對接,挖掘回天地區周邊崗位資源,全力打造回天地區半徑10公里就業服務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