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9月24日電 (王利文)農業無人機、果園自動巡檢機器人、種子檢測及分選設備……24日,四川成都新津區的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內,科技感十足的“大國糧倉科技館”十分熱鬧,種類豐富的農業“黑科技”吸引市民的目光。
觀眾正在“大國糧倉科技館”參觀。 王磊 攝作為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重要活動內容之一,“大國糧倉科技館”于9月23日至10月7日期間面向公眾開放,面積約4800平方米,集中展示現代農業科技成就。寬敞明亮的展館分為“端牢中國飯碗”等8大各具特色的展區。其中,“端牢中國飯碗”展區展示穩固耕地、田間管理的新技術和新成果,為抓好田間管理、做好病蟲害防治、實現顆粒歸倉等提供技術方案;“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展區則圍繞智能農機應用和智慧農場建設,展示無人機技術帶來的“精準”農業工作模式。
展廳一角,一款具備自主噴灑功能的農業無人機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圍觀?!斑@款農業無人機集飛防和航測于一體,播撒載重能達到50公斤,實現農業精準化?!贝蠼r業無人機銷售經理王世臣向觀眾詳細介紹無人機噴灑系統、智圖系統和視覺感知系統。
觀眾正在了解智慧農業相關設備?!⊥趵?攝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展臺陳列了作物信息檢測、種子信息檢測、環境信息檢測等眾多設施設備。該院信息技術研究中心動漫技術部工程師王亞表示,除了硬件設施提升外,近年來,農業主題數字互動體驗館、博物館、科技館在農業教育與普及上作用重大。當地農業實物展示與虛擬結合,讓從業者和學生得以在線上線下的互動中進行沉浸式體驗和技能訓練。
本次展覽吸引諸多“專業觀眾”前來參觀。“第一次聽說可以通過AI算法實現智能溫室生產運營,原來農業也可以這么‘聰明’。”在展廳另一側,家住成都蒲江的鄧仕平和妻子正仔細了解一輛具有衛星定位、無人自主導航、四輪獨立驅動、無級變速等功能的果園巡檢機器人。鄧仕平夫妻二人經營著一家柑橘種植果園,2014年起,他們嘗試向生態果園轉型,通過生草栽培培肥保土,并用酵素驅蟲殺菌、為果樹補充微量元素,“我們想進一步擁抱高科技,將果園發展得更好。”鄧仕平說。
觀眾正在“大國糧倉科技館”參觀?!⊥趵?攝家住成都溫江的李先生帶著“目標”前來參展,“希望找到適合的科技成果,實現‘家庭菜園’的小夢想。”說罷,他又繼續逛展,繼續沉浸于農業科技的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