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三明9月26日電 (鄭江洛 田棟)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是紅軍長征四個出發地之一,也是最遠的長征出發地。近日,記者跟隨武警福建總隊“回溯長征起點·賡續長征精神”主題宣傳活動走進武警福建總隊三明支隊寧化中隊。
在寧化中隊榮譽室里,保存著一本手抄軍號譜,這是老兵李德厚曾經珍藏了五十多年的軍號譜,于2020年捐贈給寧化中隊。從此,這本珍貴的手抄本軍號譜就一直陳列于該中隊的榮譽室中。
武警福建總隊三明支隊寧化中隊隊長蔡躍介紹,在那個通信與計時設備奇缺的年代里,悠揚的軍號聲,既是戰士們的“無形指揮棒”,也是“聽得見的密碼”。戰斗中,軍號也是紅軍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
在寧化中隊榮譽室里,保存著一本手抄軍號譜,這是老兵李德厚曾經珍藏了五十多年的軍號譜。 中新網記者 鄭江洛 攝“我的爺爺李德厚在1964年參軍時,就是擔任司號員,我2017年入伍前他將這個手抄號譜交給我的時候,我就立志要當一名優秀的司號員。”此前李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爺爺當時能做到的,他一定要做得更好。
2019年,還是上等兵的李浩立刻爭取司號員參訓。經過不懈的努力,以總評第一的成績通過考核,成為一名合格的司號員。
2018年10月1日,全軍按現行規定恢復播放作息號;2019年8月1日起,全軍施行新的司號制度。“自那時起,中隊人人踴躍學軍號,形成了人人爭當司號員的良好局面。”蔡躍說。如今,寧化中隊所有的司號均由司號員吹響。
作為該中隊第一代合格的司號員,李浩在2022年正式退伍前,帶過不少徒弟,來自浙江溫州的溫合法就是其中一名。
寧化中隊中士司號員溫合法來到寧化中隊當兵后,溫合法被駐地深厚的紅色歷史文化浸潤感染。溫合法告訴記者,早年間,老紅軍羅廣茂一家舍生忘死保護紅軍號譜的故事更是震撼著他的內心。后恰逢全軍司號制度恢復,他立志要成為一名司號員。
練習軍號嘴唇腫脹,甚至吹破皮都是常有的事。“吹奏軍號,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刻苦的練習。”溫合法說,軍號雖然只有四個音,他花了三個月時間才完全掌握,尤其是最難的第四個音,花費了他整整一個月的時間。
9月24日,寧化中隊司號員在長征出發地舊址吹奏軍號。 鄭小強 攝剛開始,因為不得要領,溫合法把臉憋成了青紫色也吹不出聲音來。遇到瓶頸時,他便向中隊第一代司號員李浩請教。他逐步調整自己的嘴形、氣息、肺活量和節奏等。
他還利用撿樹葉放在嘴邊吹氣,細致感受氣息的振動;用臉盆裝水練習憋氣……經過一系列強化訓練,溫合法成為中隊司號隊伍的一員,他已將21首軍號譜曲背了下來,他還帶了三四名徒弟,其中有兩名已“出師”。
郝岐山便是其中一名已“出師”的司號員,他表示,后來的隊友們也爭先想要學習軍號,每周都會利用固定的時間學習,除此之外,許多隊友還會利用休息時間練習。“希望軍號聲能夠代代相傳,我們能發揚先輩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
建隊74年來,寧化中隊番號歷經9次改編,一代代青年官兵把羅廣茂捐贈的全國最早最完整的中國工農紅軍軍用號譜和中隊司號員李浩傳承的手抄軍號譜,作為傳承紅色基因、建功革命老區的紅色教材和精神圖騰。
在該中隊,已逐步形成人人爭當司號員的氛圍。寧化中隊戰士張家豪在回家休假期間仍然堅持練習軍號,經過不斷努力后,他將軍號聲吹奏的愈加流暢和優美。
“現在我們吹得大多數是起床號、開飯號,在訓練時,時而也會吹奏沖鋒號,以此鼓舞士氣。”張家豪表示,如果有需要,他們也會隨時奏響沖鋒號。嘹亮的軍號聲中蘊含的不僅是訓練戰斗的各種指令,更是一種信仰的傳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