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9月29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9月29日發布消息說,為期3天的第五屆干旱半干旱環境對地觀測國際會議當天在新疆喀什閉幕,會議發布《對地觀測促進干旱半干旱區可持續發展國際合作喀什宣言》及《數字技術加速喀什地區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倡議書》,呼吁建立全球干旱半干旱區對地觀測網絡。
第五屆干旱半干旱環境對地觀測國際會議會場。中國科學院空天院/供圖該《宣言》指出,全球干旱半干旱區可持續發展面臨著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短缺等嚴峻挑戰,對地觀測技術可以為干旱和半干旱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作為會議達成的共識,《宣言》強調,建立全球干旱半干旱區對地觀測網絡、推動跨學科研究與合作、實施先進數字技術服務可持續發展、加強能力建設與技術培訓、制定政策支持與激勵機制、促進當地社區積極參與是應對干旱和半干旱區環境挑戰的有效手段,并承諾繼續推動技術進步和國際合作,為實現全球干旱半干旱區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該《倡議書》希望本次會議為進一步加強干旱半干旱區可持續發展的學術研究與交流提供新的契機,并在智慧農業、可持續城市、氣候變化等優先領域開展更多實質性的國際合作與交流。
同時,倡議各級政府以及各行業部門聚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十年行動”;倡議開展絲路國家可持續發展理論與實踐研究;倡議國際相關科研機構、組織與中國喀什地區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以期使喀什地區成為面向絲路國家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路徑探索與經驗積累的國際性公共平臺。
圍繞“對地觀測促進干旱半干旱區可持續發展”主題,第五屆干旱半干旱環境對地觀測國際會議設有7個大會特邀報告和14個分會場的近百場報告,內容涵蓋氣候變化、農業、自然和文化遺產、大氣與陸地生態環境、地質、城市、冰雪、大數據服務和信息挖掘等領域,來自世界各地80余家科研機構、高校和行業部門等200余名專家學者代表參會。
據了解,干旱半干旱環境對地觀測國際會議為系列會議,旨在加強干旱半干旱環境區域專家學者面向新疆、中亞及周邊地區的環境、自然資源與自然災害等開展對地觀測領域的科學交流與合作。此前四屆分別在新疆喀什(2012年)、吉爾吉斯斯坦比什凱克(2014年)、塔吉克斯坦杜尚別(2016年)、青海西寧(2018年)舉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