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電 (記者 李雪峰)臺灣基隆市市長謝國梁罷免案結果13日出爐,未能通過。島內學者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采訪表示,整個事件不過是民進黨發起的一場政治鬧劇,綠營政客罔顧民生福祉,臺灣民眾要認清由此帶來的社會危害。
“罷免發起者看似是所謂公民團體,實質卻是民進黨政客在暗處操作。”臺灣東海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指出,因基隆東岸商場所引發的產權爭議牽扯巨大利益關系,民進黨有關政客企圖通過罷免行動掩蓋貪腐弊案。
發起投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臺灣媒體人王尚智分析,是民進黨將基隆當作“罷免風向標”,由此探測民意,進而為其未來發起類似行動提供參考。
“嚴格來講,此次投票結果差距并不很大,這似乎讓民進黨看到了未來在臺立法機構發起其他罷免行動的可能。”王尚智說。
不過,在潘兆民看來,這種可能性的成功概率不大。“臺灣社會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民進黨政客蠱惑,這次基隆民眾已經用選票教訓了民進黨,民眾看重誰更能做實事,而不是誰更會選舉。”他說。
此次事件中,不僅藍營人士,包括黃國昌、張啟楷等在內的多位白營人士亦紛紛表態“挺梁”。潘兆民稱,這是藍白兩黨在臺立法機構合作的延續,將對整個島內政治生態產生積極影響,也將對民進黨產生更大監督作用。
對于投票結果,潘兆民表示,選前多項民調早已顯示“罷梁”必然失敗,在結局已定的情形下仍發起罷免,不過是在浪費金錢、浪費資源、浪費人力。“民進黨心系政治斗爭,早已將民生福祉置于不顧,‘惡罷’不可能獲得選民認同。”他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