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0月15日在北京聯合發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這是中國空間科學領域首個國家層面統一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發展目標是致力成為空間科學強國。
《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明確了中國空間科學發展目標,提出了中國擬突破的“極端宇宙”“時空漣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5大科學主題和17個優先發展方向,描繪了至2027年、2028—2035年和2036—2050年三個階段實施的科學任務規劃,形成了至2050年中國空間科學發展路線圖。
10月15日,《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正式發布。中新網記者 孫自法 攝聯合發布方表示,《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的實施,有望為加快實現中國空間科學領域基礎科學研究的革命性突破,為中國早日取得世界級重大科學成果,牽引空間技術跨代躍升,促進空間應用高質量發展,加速構建外空領域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航天強國、科技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旨在推動空間科學、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全面發展,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指導中國空間科學任務部署、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的依據。
據了解,《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編制凝聚了全國空間科學領域廣大專家學者的智慧。根據相關工作部署,在科技部、國家航天局、財政部等部門指導下,由中國科學院牽頭,國家航天局、教育部等部門參與,組織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和行業部門等包括50多位院士在內共50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并在廣泛征求和吸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歷時2年多完成規劃編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