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酒泉10月30日電 題:“龍馬組合”赴九天 中國空間站首迎“90后”
中新社記者 馬帥莎
“中國空間站,我回來了!”“我們‘90后’也來了!”
10月30日凌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即將出征之際,神舟十九號乘組站在發射塔架前對著鏡頭如是喊話。
3名航天員中,“70后”蔡旭哲屬龍,1990年出生的宋令東、王浩澤屬馬,這個新搭配因此被稱為“龍馬組合”。當天,神舟十九號乘組從這里乘“舟”出發,開啟6個月的太空之旅,中國空間站首次迎來“90后”。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出征儀式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問天閣圓夢園廣場舉行。汪江波 攝3時45分許,發射塔架開始逐級打開,神舟十九號船箭組合體漸漸展露于天地之間。在夜色籠罩的茫茫戈壁上,乳白色箭體傲指蒼穹,在燈光照射下格外醒目。而燈火之外的暗夜里,隱沒著無邊無盡的廣闊大地。
此時,三名航天員早已順利進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居中而坐的是指令長蔡旭哲,他曾執行神舟十四號任務,此次飛天距離他太空歸來僅過去22個月,刷新了中國航天員重返太空用時最短紀錄。
坐在兩側靠窗位置的是首次飛天的宋令東、王浩澤。兩人均來自中國第三批航天員。其中,王浩澤是中國首位女性航天飛行工程師。原是火箭發動機設計師的她,從造火箭變為坐火箭,成為繼劉洋、王亞平后中國第三位飛天女性。
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汪江波 攝“30分鐘準備!”“5分鐘準備!”“30秒準備!”發射區的廣播持續傳來零號指揮員的口令。臨近發射,越來越多觀眾抵達現場,觀摩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的重要瞬間,人們的視線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在遠處蓄勢待發的火箭上。
“5、4、3、2、1,點火!”盡管是凌晨發射,前來觀禮的民眾依舊精神十足,在接近0攝氏度的氣溫下,熱情不減,揮著國旗與熒光棒,跟著廣播齊聲倒數。
4時27分,耀眼的火光從火箭尾部噴射而出,巨大的轟鳴聲瞬間打破大漠的寧靜。騰空而起的火箭吐著焰舌,不斷加速,劃破夜幕。箭體隱沒在夜空中,人們只能看到火箭尾焰從一個小火球逐漸縮小成光點,最終與滿天繁星融為一體。“神舟”“神箭”再次成功攜手,飛越神州大地,奔赴蒼穹,為神舟十九號乘組的逐夢之旅保駕護航。
圖為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內,大屏幕顯示的發射畫面。中新社記者 富田 攝對于這場太空探索之旅,宋令東直言“想出艙看一看”。飛行員時期的宋令東曾在2萬米的高空看過日出,那時他感覺“自己很渺小,但又很幸福”。這次前往空間站,宋令東期待著能出艙看看宇宙的壯觀。
王浩澤亦對長達半年的太空遠航充滿信心與期盼。“我現在所有的想法都集中在把天上的每一項活干好。我們現在走的是一條人跡罕至的路,但是我愛這條路,如果它荊棘叢生,我們就披荊斬棘;如果它寂寞荒涼,我們就結伴前行。”王浩澤說。29日與記者們見面時,她還表達了“和隊友們一起精準工作,快樂生活,讓每一個日出日落都成為宇宙精彩的記憶”的美好期許。
自中國空間站任務開啟以來,一年兩次的飛行任務為航天員們提供了更多圓夢的機會,中國人太空“出差”的頻率加快、銜接愈發順暢。不到2年重返太空,“90后”首次參與神舟家族太空接力,首位女性航天飛行工程師……在蔡旭哲看來,航天員的個人成長是印刻在國家航天事業的軌跡之上的。他堅信,中國空間站會有更多人參與,浩瀚太空也將留下更多中國人的足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