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1月28日電 (記者 陳靜)如何在城市的運行治理中傾聽民聲、匯集民智,進一步延伸全面依法治市工作觸角?記者28日獲悉,在上海,開展基層法治觀察成為一種新的探索。
靜安區靜安寺街道研究采納基層法治觀察點關于“建立街區消費糾紛化解機制”的建議,及時成立消費維權“巨富長”街區調解室,把消費爭議解決在基層;多個區基層法治觀察點提出的關于“無人繼承遺產處置問題”的觀察建議,推動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和上海市民政局分別出臺相關制度成果,填補了無人繼承遺產處置實踐層面的制度空白……這些都是推行基層法治觀察工作機制后取得的成效。
據了解,基層法治觀察是在不斷發現、解決問題中提升城市的法治建設水平、民眾法治獲得感的全過程。在此過程中,通過在全上海各行業領域、貼近生產生活一線廣泛設立基層法治觀察點和選聘觀察員,就中央、上海市委法治建設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等各環節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民眾反映強烈的法治領域突出問題以及其他與法治建設有關的問題,研提基層法治觀察建議。
2021年4月,上海市委依法治市辦在閔行區試點開展基層法治觀察工作。2022年9月,上海市委依法治市辦出臺《關于全面推行基層法治觀察點和基層法治觀察員工作機制的指導意見》,將基層法治觀察工作在全市推廣。據上海市司法局方面披露的數據,至今年10月,上海市共有基層法治觀察點598個,基層法治觀察員2139名。兩年來,全市基層法治觀察員共研提法治觀察建議近3000件,研究采納1000余件,切實解決了一批基層依法治理熱點難點問題,推動形成了一批具備復制推廣價值的基層經驗做法。一個個基層法治觀察點共同撬動了基層治理的大能量,城市各方面治理更具實效、水平更高。
如今,各區迅速在全上海構建起了一個集立法、執法、司法、守法、普法各環節,集司法部門、交警支隊等執法部門,律師事務所、高等院校、民營企業、社區黨委、調解組織、重點商圈、產業園區、快遞、家政等不同行業領域在內的基層法治觀察“點”“員”網絡,并不斷發展優化。
據悉,基層法治觀察工作機制的推行有助于反映本地區法治建設推進的具體情況,能夠為其他法治工作推進提供問題線索,同時聯動其他重點工作也有利于推進觀察建議的轉化運用。比如聚焦2023年度道路交通安全和運輸執法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工作,各區組織基層法治觀察員共研提相關法治觀察建議69條。楊浦區關于“無名路治理”等法治觀察建議,得到了公安等部門的認可轉化。
相關部門和機構定期梳理匯總建議研提情況并對建議開展分析研判。據悉,2023年,上海市委依法治市辦就金山、閔行、虹口、徐匯等區相繼提出的關于“無人繼承遺產處置問題”的觀察建議,會同上海市高級法院、上海市民政局聯合開展調研,推動兩部門分別出臺了相關制度成果。
江川路街道在“零號灣”設立基層法治觀察點。(中新網記者 陳靜攝)如今,各區探索形成了一些制度成果,推動觀察建議得以常態化轉化。比如奉賢區制定關于進一步推進基層法治觀察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法治觀察建議督辦反饋機制,要求相關責任單位收到法治觀察建議單后30日內報告建議落實情況;閔行區制定《關于建立法治觀察建議報告運用反饋機制的意見》,擴展轉化運用意見建議的有效渠道等。
記者28日走訪了作為全球創新產業集聚區的“零號灣”了解到,這里如今已成為項目落地的熱土,吸引了多家頭部企業創新中心落戶。2021年,江川路街道在“零號灣”設立基層法治觀察點,組建了一支在長期服務群眾和市場主體崗位上的基層法治觀察員隊伍,廣泛征集與法治建設有關的問題。記者看到,目前,“零號灣”基層法治觀察點打破原有物理空間布局,分別在零號灣服務站(法律工作室)、賽舍空間(法治會客廳)和黨群服務站形成聯動、三點共生,為基層法治觀察員履職發揮作用提供了堅實的空間保障。
“零號灣”基層法治觀察點觀察員介紹相關情況。(中新網記者 陳靜攝)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委依法治市辦每年設置考核指標,持續通過過程性提醒、定期通報、考核結果反饋等壓實工作責任。各區也聯動督察考核,推動觀察建議轉化賦能基層依法治理。例如,嘉定區制發《法治督察意見書》,將關于“加強本區農村宅基地房屋租賃管理”的建議,發送本區房屋管理局及區農業農村委辦理;浦東新區按照“跟蹤一批、移交一批、督辦一批”的方式對觀察建議進行分類處置;寶山、青浦等區將各街鎮推進基層法治觀察相關工作情況納入本區依法治區績效考核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