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珠海11月30日電 題: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者:通宵達旦,只為攻克塔柱施工難題
作者 蔡敏婕 張鳴子
珠江西岸、南海之濱,秋陽溫醇如酒。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擁有世界最大跨徑三塔公路斜拉橋的黃茅海跨海通道身姿挺拔、格外優美。
6輛滿載著近300名建設者及其家屬的專列大巴30日從黃茅海跨海通道珠海側匝道出發,一路上橋,提前體驗跨海新通道,共同見證他們為之拼搏奮斗的超級工程。
時針撥回到2020年6月6日,黃茅海跨海通道項目先行施工標段打下第一根鋼管樁;僅僅過去半年,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進入主體工程全面施工階段;2023年五座主塔全部封頂、2024年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相繼合龍,項目全線貫通……
黃茅海跨海通道航拍。廣東交通集團 供圖4年半的建設工期中,建設者們攻克了復雜空間變截面獨柱異形塔建造、鋼筋部品化和鋼筋節段整體吊裝、三塔斜拉橋靜動力綜合減振等建設難題,完成雙曲面獨柱式鋼筋混凝土索塔新結構、海中超大跨多塔斜拉橋高性能結構體系及減震耗能裝置等七大技術創新,變截面塔柱模板自適應爬升系統、大型鋼箱梁建造原有設備智能升級等十大新裝備新工藝。
“這5個主塔小蠻腰造型很好看吧,但施工難度真的很大,塔柱截面由圓形漸變至圓端形,再由圓端形漸變至圓形,每個塔節截面都不一樣。”王亞東正對身為護士的妻子講解工程建設時的經歷。年輕的他參與了高欄港大橋西塔、黃茅海大橋東塔和中引橋整幅式TY墩的“成長”過程,“每次澆筑混凝土都是最關鍵的時刻,要在現場蹲守至深夜,但看到如今的成果,感覺值了”。
建設者一家的合照。廣東交通集團 供圖帶著家人一起站在高欄港大橋上,孫悅楠有些感慨:“2024年3月19日,我們工程技術部全體人員,還有參建單位的技術員、施工員,所有人通宵,等待漲潮、等待運梁船到位、等待合適的溫度焊接,就為了高欄港大橋最后一片鋼箱梁成功吊裝。”作為橋梁工程師,同時參與過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的建設,275天的鋼箱梁架設期里,孫悅楠堅持“把每一片鋼箱梁吊裝都當做第一次”的高品質建造理念,與工程技術部、參建單位的同事一起完成建設目標。
負責鋼橋面鋪裝和路面鋪裝的工程師咸紅偉,精瘦的身材,皮膚黑得發亮,今天他也帶著家人來到了項目上。咸紅偉說:“鋼橋面鋪裝的時候工期很緊,我們早上五點半起床、六點半到達現場、晚上八點收工休息,把握住最有效的施工窗口期。由于鋼橋面鋪裝對防油防水要求嚴格,為了不污染路面,我們現場一百多人吃的都是包子、漢堡這種不會滴水和掉渣的食物,就是為了實現高質量鋪裝。”
黃茅海跨海通道航拍。廣東交通集團 供圖作為黃茅海跨海通道的營運管理單位代表,廣東交通實業投資有限公司西部沿海分公司副總經理官睿明表示:“我們團隊深耕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多年,很自豪可以從建設者手中接過這條通道的守護責任。我們將通過建立路政、監控、養護、交警、消防、拯救等‘多位一體’協同保障體系,與海事、航道、應急等部門開展‘水路聯巡’,搭建智慧系統集成平臺等措施全力守護通道的安全暢通。”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橋的西延線和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黃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車后,從珠海到江門及粵西地區時間將縮短約30分鐘,將與珠江黃埔大橋、南沙大橋、虎門大橋、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橋等,共同組成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