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12月2日電(范宇斌 繆鵬年)近日,民革上海市委會與上海大學聯合舉辦“海納共融”港澳臺學生國情教育暨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參訪活動。
民革上海市委會副主委、上海大學副校長于雪梅表示,今年,民革上海市委會分別與中共崇明區委、上海大學簽訂合作協議以來,開展了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本次參訪活動是三方互動的一次有益嘗試,通過參觀考察崇明島的發展變遷,有助于港澳臺學生更好地認識崇明、宣介崇明,并增強港澳臺學生對上海鄉村振興的直觀感受,體會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就。
港澳臺學生參觀瀛東村。 上海民革供圖活動中,港澳臺學生來到崇明瀛東村,參觀村史展覽館、民俗體驗館,聆聽瀛東人將滄海變桑田的奮斗故事,體悟艱苦創業、敢為人先的“崇明島精神”,并了解到通過瀛東村幾代人的不懈奮斗,走出了一條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的鄉村振興與共同富裕之路。
港澳臺學生還探訪了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在相關負責人和專家的講解下,參觀標本館,接受科普教育,了解鳥類多樣性和獨特的生態環境,并通過專業設備觀察棲息在保護區內的候鳥,感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
港澳臺學生參觀鳥類標本館。 上海民革供圖“進入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仿佛打開了大自然的‘寶藏圖’。蘆葦搖曳、水鳥翩躚,這里靜謐又充滿生機,每一處角落都彰顯了生態保護的成果。”來自臺灣的廖心慈與同行的港澳臺學生一路驚嘆、分享,共鑒上海生態發展碩果,也在活動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來自香港的雷珅懿說:“我們近距離觀察了眾多鳥類標本,了解候鳥遷徙路徑。我們還通過望遠鏡,目睹了候鳥的身影,感受到崇明島的生態魅力。在瀛東村,我們了解到當地先輩奮力打拼的歷史,感悟瀛東乃至崇明島發展的不易。此次參訪活動帶給了我們愉悅的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深受啟發。”(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