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2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12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有關情況。節水是跨流域調水的前提,南水北調通水后,受水區是如何做好水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的?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在會上做出回應。
12月12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水利部副部長王道席、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愛國、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水利部南水北調工程管理司司長李勇介紹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十周年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王道席表示,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把節水作為受水區的根本出路,全面提升受水區水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去年,受水區七個省市的萬元GDP用水量是35.7立方米,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是30.6立方米,這和2014年相比,萬元GDP用水量下降了41.3%,萬元工業增加值的用水量下降了36.2%。受水區的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用水效率水平是處于全國的前列。
王道席介紹,十年來,水利部堅持節水優先方針,指導受水區各省市都出臺了省級的節水法規,還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制定印發了加強南水北調東中線工程受水區全面節水指導意見,推動受水區建立了省市縣三級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指標體系。推進受水區節水型社會建設,開展了水效領跑者行動。水利部持續加強受水區非常規水的利用,努力推動擴大非常規水的利用領域和規模,去年受水區省市非常規水利用量達到了91.4億立方米,這個利用量基本上相當于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的年調水量。推進受水區節水市場化機制改革,水利部推動出臺了“節水貸”這一產品,制訂支持節水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制定發布了公民節約用水行為規范,引導公民踐行節約用水的責任。在南水北調工程沿線建立了一批節水科普場館,營造愛水惜水的良好氛圍。今年5月份,國家正式施行了《節約用水條例》,對依法履行節水義務、加強用水管理、強化節水措施等都作出了很具體很明確的規定。下一步,還要認真貫徹落實好這一《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