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 張素)“民生案件體量大,件件關系當事人切身利益、人生幸福,必須始終把‘如我在訴’作為辦案自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張軍13日在全國高級法院院長會議上說。
會議提出,人民法院要注重分析民生重點領域案發趨勢、成因,研提解決民生難題特別是新情況新問題的治本之策。
“婚姻家庭案件總量增速較緩,但很多問題值得關注。”張軍舉例說,有的是“老案件”新問題,如越來越多離婚案件爭議焦點集中于財產分割,既有房屋權屬認定與分割難、房屋拆遷安置補償爭議大等傳統財產分割問題,又有知識產權、股權、債券、基金、保險、虛擬財產等新類型財產爭議問題,還有夫妻共同財產查明難、共同債務與個人債務界定難等實務難點,且涉案標的額越來越大。
他進一步指出,有的是“新案件”難問題,隨著家庭結構、婚姻觀念變化,同居關系析產、婚約財產糾紛、老年人精神贍養、“假離婚”等案件數量增長明顯,這些糾紛涉及復雜的法律、情感、倫理問題,有的社會爭議極大,很多甚至無法可依。
“司法審判就要統一裁判標準、加強正確引導,促進解決好最難斷的‘家務事’。”張軍說,個體權利意識與婚姻家庭利他性之間的矛盾,經濟理性與情感倫理的沖突,使調處、辦理婚姻家庭案件難度大增,更易引發“民轉刑”。
對此,會議要求人民法院從家事案件實體裁判規則、程序規程指引、審判工作機制、社會支持體系等方面,系統研究風險識別、預防、化解的有效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