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1日電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1日舉行2024年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王曉君介紹了2024年職業技能培訓相關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2025年將如何提升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王曉君表示,職業技能培訓是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職業轉換能力、崗位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重要舉措。2024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堅持以促就業為導向,推進政策體系、組織實施、基礎能力等方面建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在政策體系方面,制定出臺進一步規范職業技能培訓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需求指導目錄、培訓機構目錄、實名制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和考核評價流程管理,嚴格補貼資金統籌使用和監管。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部門研究制定推動技能強企工作的指導意見,激發企業培養使用評價技能人才的主體作用。
在組織實施方面,圍繞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就業重點群體,高質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前三季度開展補貼性培訓1072萬人次,預計全年將超過1200萬人次。啟動實施“一帶一路”技能筑夢行動,促進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職業技能領域國際交流合作,支持各地建設66個技能筑夢培訓基地和19個師資培訓中心。
在基礎能力建設方面,會同財政部備案公布110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140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項目單位名單,強化高技能人才培養載體建設。在北京、上海、廣東等15個省份組織開展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電子檔案試點,歸集記錄個人參加培訓、取得證書等職業技能培訓信息,依托電子社保卡為勞動者提供電子檔案前臺服務。
王曉君介紹,2025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聚焦農民工、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圍繞康養托育、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新職業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項目化職業技能培訓。發揮政府、行業、企業、院校等各方合力,推行“崗位需要+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的項目化培訓模式,進一步提升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就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主要考慮是:一是優化內容。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自下而上征集培訓需求,形成培訓項目,納入職業技能培訓需求指導目錄,對社會公布。二是優化培訓機構。充分依托技工院校、公共實訓基地、龍頭企業等優質培訓機構實施培訓,通過遴選、招投標、揭榜掛帥等方式,確定項目化培訓的承訓機構。三是加強項目化培訓效果評估。以培訓后一定時間內實現就業人數的情況為重要因素,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對承訓機構的培訓效果進行評估,按就業比例給予階梯式補貼。四是完善資金投入機制。發揮就業補助資金、失業保險基金、職工教育經費等撬動作用,支持項目化職業技能培訓高效持續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