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吉隆坡2月5日電 題:馬來西亞華人春節怎樣辦“廟會”?
——專訪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人博物館執行主任林家豪
中新社記者 陳悅
今年的蛇年春節是首個“非遺版”春節。作為馬來西亞華人傳統的春節慶祝活動,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馬來西亞主要城市和大部分華人新村都會舉辦春節年景布置活動,氣氛熱烈,宛如“春節廟會”。今年的春節年景布置較往年更顯繁華喜慶。
馬來西亞版的“春節廟會”起源為何,有何特色,為何得到馬來西亞各族民眾廣泛參與?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專訪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人博物館執行主任林家豪,對此進行解讀。
現將采訪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馬來西亞很多城市都會布置春節年景,成為馬來西亞華人過春節一大特色。春節年景的起源和發展是怎樣的?
林家豪:由于特殊歷史原因,馬來西亞大部分華人都聚集在某些城鎮和大部分新村,全馬新村華人人口占比超過85%。也就是說,馬來西亞華人相對聚居,分布比較集中。
從前,華人新年采辦年貨,多集中在一些特定商業街道,如吉隆坡的茨廠街、蘇丹街,馬六甲的雞場街等地。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每逢春節將至,為了烘托節日氣氛、聚集人氣,雞場街等商業街道逐漸注重布置春節年景,包括布設燈籠、張貼春聯、燃放煙花、舉辦文藝演出、進行高樁舞獅表演等。民眾也往往集中于此,買年貨、逛集市、賞燈、看表演、猜燈謎,氣氛宛如中國國內的廟會。
今年大年初四舉辦的檳城廟會,范圍遍及整個檳城的古跡區,包括年貨售賣、過年習俗展示、戲曲表演、武術表演、高樁舞獅等,從下午四點左右開始,一直持續到午夜。
近年來,除了華人聚居區的商業街道,春節年景布置進一步向馬來西亞各主要商場延伸。每年元旦一過,春節年景就在各主要商場開始布設,以紅色為主色調,張燈結彩,甚至搭設華人特色的亭臺樓閣,以期吸引人流。可以說,對馬來西亞主要商場而言,春節是和開齋節、圣誕節并列的三大節日裝飾重心之一。此外,馬來西亞很多新村由于面臨年輕人外出謀生,新村人口逐漸老化的問題,也積極舉辦年景布置,希望發展新村的文化旅游產業,吸引年輕人返鄉。
中新社記者:馬來西亞版“春節廟會”有何特色?
林家豪:馬來西亞華人經由漂洋過海下南洋,在馬來西亞定居、發展。他們的春節年景布置,既繼承了祖籍國、祖籍地的風俗,帶著滿滿鄉愁;也受到南洋“蕉風雨林”的浸染,別具獨特風格。
比如,春節前后,馬來西亞很多商鋪乃至華人家中都會裝飾梅花盆景,有的新村甚至還會布置整條“梅花街”。其實,馬來西亞四季皆夏,全年無冬,這些“梅花”有的是盆景,有的甚至是自外國進口的鮮花。梅花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代表“一樹獨先天下春”,是春回大地的先兆,和春節密切相關。對梅花布景的執著,正體現馬來西亞春節布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堅持。
再如“撈生”,這源自潮汕地區的日常飲食。當初,來自潮汕地區的華人定居新馬之后,想念家鄉的味道,不惜重金在年節之際從祖籍地進口鯇魚(即草魚),逐漸形成春節的應時食品。這就是“鄉愁”和馬來西亞本土特色結合之后的一大過年習俗。每到春節期間,家人朋友齊聚一團,將魚片和水果、蔬菜切絲用大盤裝好,再用筷子一起夾起,邊夾邊大喊“撈啊”“發啊”,熱鬧非常。
新年歌也是馬來西亞春節布景一大特色。每年春節前夕,馬來西亞華人都會推出大量新年歌,在春節期間,于商場、商業街廣泛播放。
這一傳統其實也源自中國。在民國時期,上海每年都會推出大量新年歌。如《恭喜恭喜》《大拜年》等經典新年歌至今仍在傳唱。這一傳統在馬來西亞延續下來。尤其是馬來西亞本土華人音樂興起后,由于新年歌受眾廣、銷路好,不少中文音樂公司以此為突破口,為新人歌手和歌曲打開市場。這一傳統在馬來西亞日益興盛,令馬來西亞成為世界上少有的每年創作大量新年歌的國家。
還有大家都很熟悉的舞獅,也成為馬來西亞過春節和春節年景上的一大盛況,很多商鋪在春節期間競相邀請舞獅上門進行采青表演,祈求未來一年好運。
凡此種種皆可看出,馬來西亞春節年景上的重頭節目,多源自中國,但又和本土文化相結合,展現獨特風貌。
中新社記者:在馬來西亞,春節文化受到各民族廣泛接受和認同。在您看來,春節和春節年景活動為什么能得到馬來西亞各民族廣泛參與?
林家豪:首先,春節文化所體現的“重視家庭、講究闔家團圓”的價值觀,是受到馬來西亞各民族認同的。
其次,春節文化和馬來西亞春節年景活動是包容、開放的,馬來西亞華人在自己的春節文化中引入了當地各民族的習俗,也體現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特色。
“舌尖上的春節”在這方面特別突出。名為“粿加必”的年餅是馬來西亞華人春節應節的美食,源自馬來人和娘惹的日常餅食。它口味類似蛋卷,但加了椰絲,帶有濃郁的椰香,在口味上就是多元文化融合的產物。
在今年的檳城廟會上,不僅演出歌仔戲等中國傳統戲曲,也上演馬來戲曲和印度戲曲,吸引各民族民眾來觀看。
春節文化的包容,也讓它進入馬來西亞其他民族民眾的生活。比如,受華人春節文化的影響,馬來人在過節時也有發青包的習慣。又如每年春節的“撈生”儀式,得到各民族積極參與,甚至很多咖啡館、日料店在春節期間都會推出“撈生”套餐。再如,舞獅也受到馬來西亞各民族喜愛,如今馬來西亞的舞獅隊中,不僅僅有華人,更出現許多其他民族民眾的身影。
我相信,隨著春節“申遺”成功,馬來西亞的春節年景活動和春節文化會愈加發揚光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