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16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民歌地圖——跟著民歌去旅行》(漢中篇)陜南民歌推廣音樂會15日晚在北京音樂廳進行首演。
《中國民歌地圖——跟著民歌去旅行》(漢中篇)首演現場。 盧旭攝音樂會分為“歌聲的邀請函”“曲調的日記本”“風味的散文詩”“沉浸的風情畫”四個版塊,通過人物間的情感交織和關系互動,形成了一個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的敘事結構,最終推向情感的高潮。
一曲民歌《天邊的呼喚》開啟“歌聲的邀請函”,馬頭琴和長調的《長風遠調》翻開“曲調的日記本”;“風味的散文詩”帶觀眾走進陜南,全新編創的《十送紅軍漢中情》將原曲的真摯與深情烘托得更加炙熱,《薅秧情歌》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陜南(鎮巴)民歌傳承人彭光琴的演繹下俏皮得恰到好處、純真中帶著幾分直率;著名歌唱家閻維文應邀在壓軸之章“沉浸的風情畫”中演唱保留曲目《母親》,他的深情演繹感動全場觀眾。
《中國民歌地圖——跟著民歌去旅行》(漢中篇)首演現場。 盧旭攝值得一提的是,“風味的散文詩”篇章著墨漢中,中央民族樂團青年駐團作曲家、《跟著民歌去旅行》音樂總監趙澤明經過深入采風,根據陜南民歌全新編創《十送紅軍漢中情》《薅秧情歌》《秦巴號子》等歌曲,陜南民歌傳承人也獻上了原汁原味的民歌《打仙桃》《繡荷包》等,讓這張“民歌地圖”定幀漢中,用民歌為漢中文化寫下唯美注腳。
《中國民歌地圖——跟著民歌去旅行》(漢中篇)首演現場。 盧旭攝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唐峰表示,《跟著民歌去旅行》漢中篇的啟幕意味著中央民族樂團《中國民歌地圖》系列合唱音樂會“央地合作”模式的開啟以及“文旅融合”策略的下沉,接下來,《跟著民歌去旅行》還將助力廣西民歌大會暨“四季村歌”活動,并將持續與地方合作,整合梳理各地民歌文化資源,共同繪制一幅更加完整、立體、豐滿的“民歌地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