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3月28日電 (梁欽卿)重慶市生態環境局28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近日出臺的《重慶市提質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方案(2024-2027年)》進行解讀。記者獲悉,重慶將開展十大行動,涉及31項工作任務,提質全域“無廢城市”建設。
“無廢城市”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無廢”并不是不產生固體廢物,而是實現固體廢物源頭產生量減少、資源化利用率提高。2022年以來,重慶市在全國率先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并與四川省實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已初步形成跨區域共建示范引領。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鄭陽華介紹,方案明確了提質建設全域“無廢城市”目標,到2027年實現“無廢城市”建設總體水平全國領先,川渝“無廢城市”共建引領示范,全市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超過75%,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燒,危險廢物填埋處置量占比穩中有降,累計建設“無廢城市細胞”5000個以上。
“無廢城市細胞”是指踐行“無廢城市”理念,采取有效技術、工程和管理措施,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培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置的社會生產生活各類組成單元,比如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酒店、商場、景區、社區等。
為提質建設全域“無廢城市”,重慶將開展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建筑垃圾全鏈條治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降低危廢填埋處置占比、“新三樣”(廢動力電池、廢光伏組件及風機葉片)固廢環境監管、“廢庫品重新”(危險廢物、尾礦庫、危險化學品、重金屬、新污染物)風險防控、“巴渝治廢”數字化建設、川渝“無廢城市”共建、“無廢城市”全民體系建設等十大行動,涉及31項工作任務。
為了順利推進各項任務,重慶將依托美麗重慶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推動全域“無廢城市”及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迭代升級“無廢指數”指標體系及成效評估體系,每季度發布“無廢指數”,每年度開展成效評估。同時,還將強化成果運用,因地制宜消化吸納,把行之有效的創新舉措制度化,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