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舟山港。 浙江省海港集團 供圖
中新網杭州3月29日電(鮑夢妮)日前,一列裝有跨境電商貨物的海鐵聯運班列從義烏鐵路口岸出發,在寧波舟山港搭乘海運專線發往德國威廉港,標志著“義烏—寧波舟山港—威廉港”直達歐洲快速物流通道成功打通。這也是寧波舟山港加速暢通全球供應鏈的新動作。
海納萬舸,港定乾坤。作為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的“硬核”力量,寧波舟山港在2020年3月29日被賦予新使命新要求——要堅持一流標準,把港口建設好、管理好,努力打造世界一流強港,為國家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五年來,浙江圍繞“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推動寧波舟山港從世界第一大港不斷向世界一流強港邁進。該港2024年貨物吞吐量、集裝箱吞吐量較2020年分別增長17.5%和36.8%,穩居全球第一和第三,港口核心競爭力、聚合支撐力、輻射帶動力不斷提升,成為浙江打造高能級開放強省的龍頭,以及中國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樞紐。
固基擴容“一流設施”
基礎設施是港口能級躍升的必需“硬件”。2024年11月,隨著梅山港區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000萬標準箱,寧波舟山港成為全球唯一擁有兩座“千萬箱級”單體集裝箱碼頭的港口。
在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下,千萬箱級“雙子星”的落成強化了寧波舟山港集裝箱通過能力的戰略供給,進一步提升港口服務能力和對客戶的吸引力。
作為該港區2020年至2023年的現場管理項目經理,劉軍負責梅山港區最后三個泊位的建設。“‘破千萬’消息傳來時,我在另一個項目現場趕工期,心情很激動。”劉軍說,隨著經濟發展,寧波舟山港的基礎設施建設總是略領先于生產需求,“梅山港區岸線總長為3950米,共有10個泊位,建一個就投用一個,因為生產等不起。”
梅山港區的突破,折射著寧波舟山港在一流設施建設方面的持續發力。目前,寧波舟山港擁有生產性碼頭泊位超630座,岸線總長超10萬米,其中萬噸級以上大型深水泊位超200座,5萬噸級以上大型、特大型深水泊位超120座,是全球大型和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之一。
據悉,今年浙江一流強港項目計劃完成投資超600億元,新開工項目達27個。
面向未來,《寧波舟山港總體規劃(2035年)》明確要構建“一港、兩核、二十區”新格局,重點提升集裝箱國際樞紐港碼頭能力,統籌梅山、佛渡、六橫、金塘等集裝箱岸線資源開發,支撐打造五個千萬箱級港區。
科技加持“一流技術”
夯實“硬基礎”的同時,五年來,寧波舟山港在港口生產中不斷融合5G、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令碼頭操作更智能、高效、安全。
梅山港區龍門吊遠控室內,身材嬌小的“95后”女司機李麗輕移手柄,1公里外的龍門吊即同步裝卸碩大的集裝箱。她說,過去操作龍門吊需要爬到幾十米高的設備間,司機崗位基本是男司機的“主場”。“現在遠控系統的應用,讓我也能獨自遠程操作3臺龍門吊,大幅提升堆場的作業效率。”
相較位于陸地堆場的龍門吊司機,負責將集裝箱從船舶轉至陸上的橋吊司機的工作,對操作精確度有著更高要求。
“船身受潮汐和海風影響會傾斜晃動。即便有高科技輔助,操控橋吊調整動態的集裝箱依舊考驗著操作者的手上功夫。”全國勞模、大國工匠、寧波舟山港橋吊司機竺士杰思考著如何將多年經驗融入新操作系統。其與團隊研發出針對遠控橋吊操作的“竺士杰操作法”4.0版本、開發寧波舟山港遠控橋吊操作教材,培育了近500名遠控橋吊司機。
“一流”的內涵亦在于與時俱進。今年2月,寧波舟山港將DeepSeek大模型的多模態分析能力與深度學習算法融入智能閘口系統,實現車號、箱號、鉛封號同步智能識別。
“這讓智能識別服務計算資源消耗大幅降低,支持單位時間內承擔更多任務。”該系統負責人介紹,傳統操作下需4人協作的集裝箱查驗流程,如今只用1人通過可視化大屏即可完成,大幅減少人工核對時間。
推進無人新能源集卡、車路協同、自動化軌道吊等智慧化應用,因地制宜創新離島智能化礦石碼頭運營模式……當下,向“智”而行、擁抱新質生產力,正讓“一流技術”深度融入寧波舟山港的發展基因,成為“硬核”力量的重要體現。
2024年,寧波舟山港梅山港區第1000萬標準箱集裝箱起吊場景。 浙江省海港集團 供圖改革深化“一流管理”
“一流管理”是港口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引擎。“吃改革飯、走開放路”發展起來的浙江,如今亦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以改革手段促港口能級提升。
為加速寧波舟山港的“強港之路”,浙江著力暢通管理體制機制。2023年,浙江專門成立省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世界一流強港建設工程領導小組,組建分管省領導牽頭的工作專班;2024年,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廳成立,統籌推進海洋港口發展、建設、管理,統籌協調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
改革需操其要于上,更要分其詳于下。
不久前,“浙江e港通”南昌站上線,企業借助此平臺,可在本地就近提箱,僅需一次委托即可完成全程物流鏈銜接,貨物最快18小時從南昌到達寧波舟山港,確保貨物準班上船。
“浙江e港通”自去年9月上線以來,短短半年其已覆蓋全國20個站點,實現港務、關務、船務、信息、管理“五位一體化”,讓內陸港站成為國際貿易“始發港”和“目的港”。
“這充分發揮了寧波舟山港作為‘一帶一路’關鍵節點的區位優勢。”在浙江省海港集團生產安全部副主任徐關通看來,“浙江e港通”融合升級了原義烏“第六港區”模式,體現了寧波舟山港營商環境的迭代之勢。
“浙江e港通”是該省實施世界一流強港建設改革的內容之一。
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廳海洋港口處副處長馬程表示,以提升寧波舟山港的管理能力為重要目標,浙江于去年實施世界一流強港建設改革,55項改革任務在年內全面完成,令寧波舟山港基本實現一機制高位統籌、一站式口岸服務、一盤棋融合發展、一平臺聯動四港、一龍頭示范引領。
去年,寧波舟山國際航運中心在“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中躍升至全球第8位,在這份榜單上實現四年“三級跳”。這也從側面體現出寧波舟山港以改革加速“一流管理”的向前步伐。
寧波舟山港調度指揮中心。 浙江省海港集團 供圖提效精進“一流服務”
在世界經濟復蘇緩慢、全球經貿增長面臨多重挑戰的背景下,盡可能“省時”是外貿主體的競爭力所在,也是寧波舟山港圍繞“一流服務”發力的成效。
近期,寧波舟山港自主研發的碼頭操作系統(n-TOS)更新“智能裝船”功能,實現相關航線裝船作業“零等待”。
“以前每一個集裝箱都要嚴格按照船舶配載位置一一落箱,用上‘智能裝船’功能后,打個比方,原來要按‘12345’順序放的箱子,現在按‘32145’也可以,大大改善了岸邊裝船集卡等待所導致的擁堵狀況。”一位碼頭運營工作者說。
該系統的開發者朱甬翔將n-TOS比作碼頭的“智慧大腦”。他說,過去世界大港用的都是國外系統,費用高且異地運維效率低。n-TOS打破國外系統的壟斷。目前,該系統最新版本將響應能力提升10倍以上,涵蓋堆場計劃、船舶配載、作業控制、無線終端、遠程控制等核心模塊。
船舶平均等泊時長,是衡量港口效率和運營能力的重要指標。寧波舟山港調度指揮中心主任羅科杰坦言,對于船公司來說,減少一天在港口的停泊時間,就意味著節省數萬元的成本。
2024年,寧波舟山港聯合浙江海事局,聯動國內主要的干線集裝箱港口推廣“集裝箱海運準點降本”計劃。“船舶進出港計劃可以提前數十個小時制定和發布,甚至精確到分鐘,極大促進集裝箱班輪準點率、沿海集裝箱運輸效率的提升。”羅科杰說。
當年,寧波舟山港實現集裝箱船舶在泊效率提升10%、等泊時間降低10%。
東海之濱,鏈動全球。如今的寧波舟山港,對內作為長三角及長江沿線地區大宗散貨的中轉基地,支撐著腹地工業化和生產力布局的調整;對外連接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擁有發往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的航線超130條。據專業測算,其2024年貨物吞吐量可為區域GDP貢獻2754億元,創造165萬個就業崗位……
當下,全力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高能級開放強省的浙江,明確以寧波舟山港為龍頭,更好提升開放樞紐輻射全球作用。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廳廳長楊勝杰表示,接下來浙江將聚焦建設世界一流強港戰略樞紐、高能級跨境電商國際樞紐、大宗商品資源配置樞紐,統籌抓好“硬建設”和“軟聯通”,努力打造“服務最優、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港口營商環境最優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