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寧夏吳忠4月2日電 題:探訪黃河禁漁期:生態保護成效顯著 黃河煥發新生機
中新社記者 于晶
4月1日,黃河寧夏段以下水域正式迎來為期4個月的休禁漁期,這標志著黃河全域又踏入了一年一度的生態保護關鍵階段。記者2日探訪黃河吳忠段禁漁期生態狀況。
自2022年起,為全面呵護黃河流域珍貴的水生生物資源,促進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黃河河源區及上游重點水域實行了全年禁漁,而黃河中下游寧夏段至入海口則實行階段性休漁。每年4月1日12時至7月31日12時,黃河中下游的水域都沉浸在一片寧靜之中,為水生生物提供寶貴的繁衍生息時光。
據了解,此次休禁漁范圍廣泛,不僅覆蓋黃河寧夏段干流,還包括沙湖、西吉震湖等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核心區,實現了對重點水域與重要魚類棲息地的全面保護。
在黃河吳忠段,記者見證了禁漁期帶來的寧靜與和諧。往日的繁忙捕撈景象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河面水鳥翩翩起舞,沿河居民紛紛表示,禁漁期的實施讓他們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的明顯改善,魚類資源日益豐富,水質也變得更加清澈,黃河的生態環境正在逐步恢復。
為確保禁漁制度的有效執行,相關部門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手段,全面強化執法保障。無人機在黃河上空巡查,智能監控系統實時傳輸水域情況,使得執法部門能夠更加精準地掌握黃河水域的動態,及時發現并處理違法行為。
吳忠市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寧夏作為沿黃9省(區)中率先實施黃河禁漁期制度的省份,其禁漁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隨著黃河水質的持續改善和生態環境的不斷修復,黃河寧夏段的水生生物多樣性也得到顯著提升。近年來,黃河寧夏段內的魚類種群數量明顯增加,這一變化不僅體現在常見魚類的增多,更體現在一些珍稀物種的重新出現。大鼻吻鮈、厚唇裸重唇魚、擬鲇高原鰍等一度稀有的魚類,如今再次在黃河寧夏段中游弋,成為這里生態好轉的有力證明。
特別是大鼻吻鮈,作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其種群數量的增加更是黃河生態好轉的重要標志。這種魚類的回歸,不僅豐富了黃河寧夏段的生物多樣性,也反映這里水質和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
此外,赤眼鱒、蘭州鲇等罕見魚類也在黃河寧夏段內形成穩定種群,為黃河的生態系統增添新活力,使得黃河寧夏段成為水生生物研究的寶貴資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