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寧波4月2日電 題:浙江奉化持續七年“云祭掃” 隔海遙寄兩岸情
作者 張斌 康詩文 景士杰
清明臨近,歷經一場春雨,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溪口鎮碧空如洗。近日,在當地黃鶴紀念園,臺屬王雅恩像往年一樣,前來清掃墓園、獻上鮮花、擦拭墓碑。
這座由臺胞徐志鈞于1995年主持修建的墓園,如今安息著他本人及其十位宗親。王雅恩說,徐先生生前雖長居臺灣,卻始終牽掛故土,熱心資助家鄉的敬老和教育事業,直到臨終前仍叮囑后人“根在這里”。受其家屬委托,這些年王雅恩一直代為祭掃。
2025年3月底,浙江寧波奉化區臺屬及志愿者代臺胞祭掃現場。 (周蔚娜 供圖)“我們志愿者代表你到爺爺的墓地祭掃。剛才獻了鮮花,我把照片也發給你了。”“我看到了,感謝你們!”“應該的,你們也可以放心,常回家走走……”
當地另一處墓地前,溪口鎮臺聯會名譽會長蔣云海連線臺胞,你一言我一語,傳遞深深的鄉情。
在奉化,幾乎每座墓碑前,都承載著兩岸同胞的思念。多年來,當地的臺屬和志愿者幫助遠在臺灣的同胞祭掃親人,已是常態。
特別是2019年以來,借助視頻通話、現場直播等方式開展的“云祭掃”,已累計讓奉化區5萬余人次臺胞臺屬跨越時空,共祭親人、同話鄉情。
今年3月以來,溪口鎮臺聯會會長盧強和志愿者們一直忙著與臺胞溝通,摸排需要“云祭掃”的墓地,“我們每年幫臺胞祭掃300多座墓。今年清明節前,已有200多戶臺胞聯系我們”。
盧強說,近年來,在“云祭掃”隊伍中,第三代臺屬逐漸成為中堅力量。比如,當地第三代臺屬姚晶晶、蔣成鑫帶領團隊,通過直播祭掃過程、制作電子紀念冊、錄制家鄉變化視頻等形式,用年輕人的思想豐富“云祭掃”活動。
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近年來,越來越多臺胞選擇將親屬骨灰安葬在故土。
2024年,臺屬蔣立波的外公單榮昌在臺灣離世后,其骨灰被送回奉化安葬。“雖然他已經離世,但我能感受到外公回到故鄉的欣慰。”蔣立波此前說。
“落葉歸根,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期盼。”奉化區臺辦負責人說,近年來,當地已幫助多位臺胞完成骨灰安葬,此外還不斷優化祭掃服務,讓兩岸同胞能更加方便地進行“云祭掃”活動;協助臺胞修家譜、尋根問祖,讓家族文化在傳承中發揚光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