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3日電 題:我國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 確保群眾訴求有人辦、依法辦
記者 郭超凱
“加盟商失聯了,我們剩余的課時怎么辦?”“家長的血汗錢不能打水漂!”2024年,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某品牌早教機構加盟商關門失聯,家長情緒激動,組建了維權微信群。
集美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以下簡稱“綜治中心”)得知情況后,迅速組織法院、公安、教育、市監等部門及消費者協會聯動聯調聯處。承辦人員在與家長溝通協調后,制定了轉課、退費2類調解方案,幫助48名學員轉課成功,退費6萬余元,最終確保兒童學員無縫銜接,推動全案化解。
這起糾紛的圓滿化解,是綜治中心推動化解矛盾糾紛的生動縮影。
綜治中心是開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的重要平臺,也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的重要載體。
過去,調解糾紛力量分散,各部門在調解糾紛時往往捉襟見肘,存在“九龍治水”的問題。群眾維權往往需要“跑斷腿”“磨破嘴”。
2024年11月,中央政法委聯合最高人民法院等11部門出臺加強綜治中心規范建設的意見,按照整合資源、方便群眾、運用法治、注重實效的要求,全力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全流程完善群眾訴求的登記、受理、辦理等工作,做到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確保群眾的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
規范化建設后的綜治中心統籌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等有關功能。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訪等部門通過多種方式派員常駐。縣、鄉綜治中心重在矛盾糾紛化解,省、市綜治中心重在統籌協調。
近年來,各地著力提升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水平,以綜治中心為樞紐,統籌推動“多中心合一”,讓群眾辦事“只跑一趟路、只進一扇門”。
福建省廈門市依托綜治中心打造“15分鐘便民服務圈”,完善“接訴即辦”工作機制,引入廈門“e政務”,自助即時辦理23部門280項群眾常用服務,設置“幫辦員”全程服務群眾辦事,不斷提升群眾平安獲得感、滿意度。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綜治中心設立“首席法律咨詢專家工作站”“法學會基層服務站”,將優質法律服務資源引入基層矛盾糾紛預防化解。
山東省濟南市綜治中心按照矛盾糾紛“調解優先、多元化解”要求,全面整合調解力量,依托“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系統,1567個部門,519個調解組織,300余名品牌調解專家實現線上入駐……
如今,群眾遇到矛盾糾紛到綜治中心就能獲得“一站式”辦理,跑一個地方就能把事情辦好。“有矛盾就找綜治中心”成了不少群眾的共識。目前,全國省級綜治中心實現了全覆蓋,市、縣、鄉三級綜治中心覆蓋率達到90%,成為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協助推動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重要工作平臺。
3月29日至30日,中央政法委在福建廈門召開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現場會。會議強調,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要開門接待群眾,便捷、高效地服務群眾;要整合各方資源,多途徑、多手段化解矛盾糾紛;要強化法治意識,善于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在法治軌道上實現定分止爭。
會議對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明確了工作目標:到今年6月底,以縣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重點,把全國縣級綜治中心運行起來,確保人民群眾每一項訴求都有人辦、依法辦。到今年底,除了需新建場地的,其他所有縣級綜治中心完成規范化建設,直轄市的下轄區縣比照縣級要求推進規范化建設。到明年,基本實現省、市、鄉綜治中心規范化。
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當前應該在哪里下力氣?會議強調,重點就是要推進縣級綜治中心“五個規范化”——推進場所設置規范化、推進部門入駐規范化、推進運行機制規范化、推進督辦落實規范化、推進信息化建設規范化。
“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是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的必然要求,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舉措,是實現群眾安居樂業的堅實保障。”中央政法委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各地要積極推進縣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