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重點,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抓重點是做好當前食品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近期,要認真按照國務院、省政府和市政府關于食品安全工作重要部署,結合商洛實際,抓重點、抓難點,全面推進全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一是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頓。重點組織好打擊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豬肉和辣椒制品,規范食品生產經營行為,建立全市“黑名單”信息庫和查詢系統,禁止相關人員五年內在食品行業從事管理工作,對食品安全嚴重違法行為給予最嚴厲的處罰,直至追究違法單位和個人的刑事責任。二是突出抓好重點品種和重點環節綜合治理。按照市政府統一部署,加強乳制品、食用油、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劑、酒類綜合治理。同時,結合我市實際,重點開展豬肉和辣椒制品專項整頓,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強化農家宴和農家樂管理,切實解決食品安全領域的突出問題。三是啟動食品安全示范工程。為進一步提高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將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在全省率先啟動實施食品安全示范工程,在農產品種養殖、食品生產、流通和餐飲服務及生豬定點屠宰等各個環節,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建立一批示范企業、示范一條街、示范鄉鎮、村組等示范單位,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提高全市整體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四是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應急能力。修訂《商洛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及其《操作手冊》,完善應對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應機制和程序,健全事故信息報告網絡體系,及時開展應急處置,最大限度減少事故危害和影響。全力做好重大節慶日等大型活動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確保公眾飲食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
四、加強創新,開拓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面
創新是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保障。《食品安全法》實施僅僅只有兩年,很多配套制度尚未建立,加之隨著社會發展,過去很多監管制度和模式已明顯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亟待加強食品安全創新工作,探索和完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新思路、新模式。
首先,要創新監管理念。食品安全監管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要以監管促進食品行業健康發展,樹立“科學治理”的理念;食品安全是一個從“農田到餐桌”完整“食物鏈”,要摒棄各自為戰的思想,樹立“全程治理”的理念;安全的食品最終是生產出來的,要嚴格落實企業是第一責任人責任,樹立“企業治理”的理念;保障食品安全,整個社會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還要樹立“社會治理”的理念。
其次,要創新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不僅要注重事后處理、亡羊補牢,而且要關口前移、未雨綢繆,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和標準,從體制機制上解決影響食品安全的深層次問題。要完善保障食品安全的運行和管理機制,逐步形成產地有準出、銷地有準入、產品有標識、質量可溯源、風險可控制的食品安全全程追溯體系;要完善扶持政策,加強品牌培育的產品認證,提高食品生產經營的規模化、標準化水平。最后,要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模式。全市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近2萬家,大多企業規模小,分布在廣大農村,監管壓力巨大。要積極主動的創新思路,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推行電子監管、信息監管、網絡監管、分類監管等手段,進一步改革監管方式;要借助各級人大、政協的監督力量,提高食品安全監管權威;要夯實基層監管隊伍,積極推進食品安全信息員、協管員隊伍建設,提高監管工作效率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