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記者 方由朝)市財政局日前提供的數據顯示,全市今年財政總收入將達到25.1億元。
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財力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全市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完成108878萬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提前三年實現“十一五”收入目標。預計到2011年底,財政總收入將完成25.1億元,地方財政收入超過14億元。其中財政總收入是2005年的4.92倍,地方收入是2005年的6倍。五年財政總收入累計達到88.66億元,地方收入累計達到47.4億元,財政收入的增加,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為商洛突破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支出規模持續增加,連續五年實現財政收支平衡。2007年財政支出累計完成321565萬元,到2011年,預計財政總收入將突破120億元,是2005年的7.8倍。五年累計支出達到351億元,農業、教育、科學、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公檢法司等各項重點支出都保持了較高增幅,支出結構體現了保發展、保民生、保重點的要求。五年共消化以前年度赤字近億元。
建立健全支持發展的機制,多手段壯大財源。五年來全市累計籌措項目前期費2億多元,年均增長45%以上;全市安排現代農業和農民增收專項資金40多億元,有力地支持了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通過市、縣聯合投資,爭取擴大內需中省投資10多億元;利用國外貸款引資項目等手段,共爭取中省投資和為企業融資30多億元。這些資金大力扶持了商洛煉鋅廠、九龍公司、五洲公司等優勢產業、骨干企業和全市100多家中小企業,幫助這些企業渡過了金融危機難關。
加大民生投入,城鄉居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大幅度改善。2008年至2011年全市共計投入民生工程資金80多億元,其中市縣配套資金15億多元,這些民生資金的投入,使民生領域得到充分的資金支持。2011年將財政新增財力的80%用于民生,全面落實民生配套資金,確保民生支出增長幅度超過20%。繼續為群眾辦好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就業、社保擴面提標、擴大殘疾人特惠政策、市幼兒園建設、基本醫療保險、農村五保供養、高齡老人補貼、提高新農合和城鎮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十件實事。通過這些民生政策,全面改善群眾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使群眾從財政中的受益逐年增加。
非稅收入管理制度進一步規范。五年來,全市累計納入財政專戶管理的非稅收入超過14億元,總支出超過13億元。及時向社會公布國家和省級批準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目錄,取消和停止127項收費項目。推行收費公示制,完善票據管理制度。實行非稅收入撥款匯總報告單制度。以盤活城市土地資源為突破口,配合國土部門積極開展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拍、掛工作,鞏固和擴大非稅收入管理領域,加大對城市配套費、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等政府基金的征收力度,有力地支持了城市重點項目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