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張順京 記者 李敏)隨著氣溫的持續回升,我市小麥相繼進入返青、起身、拔節階段,這個時期小麥將加速生長,麥田雜草、小麥紋枯病、小麥紅蜘蛛等病蟲害也將相繼發生危害。據市植保部門近期田間調查發現,麥田雜草發生較為嚴重,一般田塊雜草密度5~8萬株/畝,商州、山陽、丹鳳等地畝均雜草密度達10萬株以上,小麥紅蜘蛛單尺行長有蟲5~32頭,全市平均15.9頭,蚜蟲在我市南部山陽、鎮安、商南開始發生,平均百株蚜量5~8頭,最高20頭。隨著氣溫回升,兩蟲將加速繁殖,蟲口密度迅速上升。
為促進小麥穩健生長,確保糧食生產安全,針對我市麥田病蟲草害發生特點,市植保部門提醒廣大農民朋友要切實做好早春麥田病蟲害防治,及時防治麥田雜草。春季麥田化學除草要抓住小麥返青至拔節以前的最佳時期,拔節后應停止化學除草,以防藥害發生。防治方法:對以闊葉雜草為主的地區,可選用10%苯磺隆可濕粉畝用量10克、72%2,4-D丁酯乳油畝用量50ml;對禾本科雜草,可選用6.9%的精惡唑禾草靈40-60毫升或10%精惡唑禾草靈30-40毫升或3%甲基二磺隆25-30毫升對水噴霧。早春多干旱,噴霧用水量應適當加大,使用手動噴霧器,每畝噴水量不少于30公斤,機動噴霧器用水不少于15公斤。拔節期重點防治紅蜘蛛。防治方法:可分別選用吡蟲啉和噠螨酮,畝用量20克,兌水30公斤噴霧。抽穗揚花期實施小麥“一噴三防”技術,以防治小麥條銹病、白粉病、吸漿蟲、麥穗蚜,確保小麥后期生長安全。防治方法:防治吸漿蟲和麥蚜畝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毫升,防治小麥條銹病、白粉病畝用12.5%烯唑醇,或20%三唑酮80~100克,預防小麥赤霉病畝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g;此期各類病蟲將混合發生,因此可進行病蟲兼治,殺蟲劑、殺菌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磷酸二氫鉀)混配使用,實施“一噴三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