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有消費者向記者投訴,同一品牌同一質量的汽車座套,在海口不同店里的價格相差達五六倍,最便宜的才500元,最貴的卻要3000元。為此記者在海口進行了一番調查。
“同樣的東西,價格相差這么多”
海口市民洪先生剛剛花9萬元買了一輛北京現代伊蘭特[綜述 圖片 論壇],出于愛護新車的考慮,他準備給愛車配一套座套和坐墊,結果問了一圈下來也沒買成,因為商家開出的價格從1000元~3000元的都有,而且都說是“最低價”,還自賣自夸說是進口貨,所以價格貴。最后,洪先生冒著被騙的風險上淘寶網花600元訂購了一套,結果沒幾天貨送到一看,質量款式都不比那些店里的差。
同樣的東西,價格卻不同
“同樣的東西,價格相差這么多,我怎么知道他們究竟賺了我多少錢?”洪先生忿忿地說。
如果說洪先生的精明讓他省了一筆錢的話,海口市民李小姐則由于輕信商家被狠“宰”了一刀。前不久她為自己的新車買了一套布座套,花費了700元,并且還花了1500元安裝了MP3播放器和電子狗裝置。后來有人告訴她,700元的座套成本只有100多元。另據某銷售人員透露,一套售價3000元的真皮坐椅其成本只有1000元,而一個512M內存的MP3播放器才270元,分銷店大概賣到350元;普通的電子狗批發價只要40元左右,而市場價卻賣到90元~110元,中檔的電子狗帶GPS批發價為350元,市場價就能賣到700元~900元之多。
2月22日,記者在海口市龍華路、海秀中路等汽車用品店比較集中的路段走訪發現,這些汽車護理店擺放著很多汽車用品,包括各種坐墊、腳墊、養護品、氙氣燈等,有國產的,也有據稱產自美國、日本的。但即使是同一種商品,各個商家開出的價格也均不相同,譬如塑料腳墊,龍華路一商家給出的價格最高為130元,海秀中路一商家給出的價格最低只要70元;再譬如發動機護板,最高600多元,最低只有150元。
有關人士指出,由于汽車用品行業缺乏有效監管,導致廠家自行定價的局面出現,更有少數廠家“趁渾水摸魚”,大賺“黑心錢”。
“我們就是霸王條款!”
車主大都很愛惜自己的車,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到聲稱“服務好、質量放心”的4S店維修站保養維修車,但他們發現這些4S店同樣“宰客”,每到掏腰包時都會為支出的銀子太多而心疼不已。
海口車主蔡先生就有被“宰”的經歷。他的上海通用樂風[綜述 圖片 論壇]轎車不知何故ABS燈亮了,就開到位于海口市南海大道的海南安驊去檢查故障原因,但售后服務人員還沒有檢查車輛,就先要求他花138元換剎車油,花430元搞四輪保養,然后才做進一步的檢查。蔡先生表示不同意,說這是霸王條款。售后服務人員竟然回答說:“我們就是霸王條款!”隨后拒絕幫他修車。無奈之下,蔡先生找到一個小修理廠用電腦檢測,結果發現ABS燈亮的故障和剎車油、四輪保養一點關系都沒有。
不少車主都同蔡先生一樣,對汽車性能、維修質量一無所知,一旦愛車出現問題,到了修理商那兒只能聽憑對方“獅子大張口”。不少修理商正是吃準車主這一點,在修車時隨意定價,隨意設立霸王條款。
汽車用品行業水有多深?
市場調查表明,目前60%以上的私人高檔汽車車主都有給汽車做外部養護的習慣。有關業內人士稱,一輛車從購買到報廢的全部花銷通常只有1/4用在購車上,其它大都用于養護和維修。
據介紹,一輛車在其使用年限里的維修費用可達到車價本身的1.2倍。如果消費者花10萬元買一輛車,那么在使用的15年里,需要花費12萬元用于這輛車的維修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