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后市場”是相對于汽車市場的新名詞。市民購入汽車,依法登記上路后,所產生的使用、保養、維修等問題,均屬于“后市場”范疇,涉及配件生產、銷售、經營、物流、品牌、誠信度、公眾滿意度等環節。
因為相關法規的滯后和市場發展的不完全,汽車“后市場”一直存在很大問題。中山“兩會”期間,政協委員文穗玲提交了《關于整治汽配維修市場秩序的建議》的提案,提出打破4S 壟斷模式,建議對汽配進行3C 認證。
委員建議:整治汽配維修市場秩序
政協委員文穗玲提交了《關于整治汽配維修市場秩序的建議》的提案。針對現在中山汽車“后”市場存在的不法經營、濫竽充數現象,提案中有三項建言。
首先,打破4S店的壟斷式經營模式。她建議國家從法律層面上,要求汽車生產廠家在新車上市兩年后放開原廠配件的特許供應,取消市場專賣,向社會開放,加快優質原廠配件的流通,促進原廠配件的價格回歸正常水平。其次,可建立汽配3C認證制度。第三,工商部門加強市場監督,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經營實體進行懲治。
車商:4S店壟斷模式很難打破
龍先生最近新買了一輛汽車,他表示,首保之后將不再去4S店進行養護和維修,汽車日常的各種保險費、停車費、油費等已經讓自己在使用的過程中感到心痛,4S店維修的高價格是自己不敢去的最直接原因,在服務質量和技術方面,雖然都比外面維修店的服務水平要高,但自己還是愿意挑便宜實惠的。
面對市民和代表的意見和建議,車商們也有自己的說法,而且他們都認為短期內4S店的壟斷模式不可能被打破。“4S店的維修費用相對外面維修點高,是因為4S店的投入本身就大,無論是服務質量水平都有保證,讓車主滿意、放心使用車輛,才是對車主最大的負責。”中山市三聯豐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胡艷春告訴記者,“按照中國汽車市場目前的發展形勢,要打破4S店維修的壟斷式經營模式還不可能。雖然4S店的建設成本是相對比較高,但是對于廠家來說,4S店是汽車品牌的門面,是完全按照汽車廠家要求建設的。廠家的維修零件也不會直接面向社會全面開放,如果太泛,難免會出現假冒偽劣產品,那么,產品的質量無法保障,廠家相對直接面對經銷商來說,也不可能管理好一個太泛的市場,因此,面向社會全面開放反而給整個市場帶來混亂。”
東風日產眾杰專營店副總經理李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表示,“如果要讓廠家把其所有的零件向全社會開放銷售,那么質量問題肯定得不到保障,因為不法分子假冒的能力太強了。如果有質量保證的零件可以遍地開花,那對于車主來說肯定是好事情,價格也會有一個下調的空間,可是汽車這件消費品又不同于服飾、家電等消費品,服裝質量有問題消費者可以不穿,家電壞了可以不用,但是汽車配件的質量,直接關系到用車人的生命安全,這份責任實在太重大了,我覺得在產品質量保障安全與價格便宜質量沒有保障方面,大家還是選擇前者,生命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