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選車時,我們常聽說某某車配進口發動機,不僅廠商作為賣點宣傳,購車者也樂于將此作為選車的重要依據。進口發動機就一定好嗎?本篇我們就從往日比較著名的進口發動機車型的演變,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2003年,搭載寶馬發動機的奇瑞旗云曾一度被熱炒,“裝寶馬原裝進口發動機的自主車”這一概念也曾火極一時。實際上,當年旗云上搭載的這臺1.6升16氣門Tritec發動機也的確裝備在minicooper和pt漫步者之上,最大功率達到了115馬力。之后旗云的確成為奇瑞的一大主力車型,這當然在很大程度上跟這臺“寶馬發動機”的名號以及實際使用中的不錯表現是分不開的。
到了2008年,隨著羽翼日豐的奇瑞在發動機技術上的積累以及研發實力的增強,奇瑞在這一年之后的旗云上全部換裝了其自主研發的ACTECO發動機,雖然在動力上有稍許的損失,最大功率降至109馬力,單頂置凸輪軸的設計也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可言。但由于排量減為1.5升,結構簡單而故障率相對變小,從而在老百姓最關心的油耗上以及維修成本上較之進口發動機都更具優勢,而且因為發動機這一核心部件的進口轉國產,整車的成本也因此降低了不少。
2008年下半年,對重慶力帆有著很大意義的力帆620上市,跟當年的旗云有著驚人的相似,這一自主品牌的晚報到者搭載的也是這臺“寶馬mini Tritec發動機”,并且也將其當成是大肆宣傳的亮點。雖然本質上是款產自巴西的寶馬和克萊斯勒合伙的發動機,但對于像力帆這樣的知名度不算大的自主品牌的初來乍到者,有“寶馬”、“原裝進口發動機”這樣的名號給撐撐門面,也未嘗不是件迅速提升品牌形象和打開市場的好方法。
不過顯然力帆沒有打算把這款價格較高的發動機長久使用下去,因為在第二年年初,新上市的620系列就開始逐步裝配力帆自主生產制造的LF481Q3發動機,價格也相應地下降了幾千元。雖然在性能上沒有什么提升,但國產發動機的成本優勢還是很明顯的,因為在10萬元以下的家用車市場上,消費者最為敏感的還是價格。這一模式,“進口變國產”雖在技術和性能上沒有提升,但體現出成本優勢。不光是購車成本,關鍵是維護成本的降低,對于這類車型是極具意義的。
在旗云上市的同一年的2003年,中國市場上另一款影響較為深遠的小車,雪佛蘭樂馳也從韓國來到中國國內,并且帶來了大宇的原裝0.8升發動機,第二年1.0升樂馳上市,裝配的依然是從韓國大宇汽車那里進口的發動機。
到了2008年,完成升級換代的樂馳取而代之的是國產的1.2升P-TEC發動機,其后2010年,1.0升的進口大宇發動機也換成國產的P-TEC發動機所取代。在迅速膨脹的國內汽車市場,樂馳所代表的微型車有著極大的銷量基數,整個車系的發動機的國產化無疑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潤。而且具有更先進技術的P-TEC系列發動機在動力、油耗以及耐用性上較以前的進口發動機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對昌河鈴木有著戰略意義的在2005年年底推出之初就一直用的是從日本鈴木原廠進口而來的發動機。三年后的2008年,利亞納借改款之際全系動力系統換成了產自長安鈴木的國產M16A發動機,雖然是國產機型,但卻應用了更加先進的VVT連續可變氣門正時技術,性能也從70kw/5500rpm和135Nm/4000rpm大幅提升到了80kw/5600rpm和144 Nm /4000rpm,在燃油經濟性方面的優勢也更加明顯。同時,由于發動機國產化帶來的成本降低,從而使利亞納的性價比優勢也更加凸顯。 這一模式,則顯現出“進口變國產”的優勢,因為無論從技術、還是實際表現來看,國產發動機都比進口發動機好,而且成本優勢同樣存在,同樣顯現出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