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李克強總理邀請外貿、建筑、金融、家電、農資和互聯網等行業的6位企業負責人到中南海,參加由他主持的經濟形勢座談會。在總理一再追問企業面臨的問題時,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公司董事長賀同新說:“這么多部長在這里,我們市場主體不能亂說話”。賀同新一句“不能亂說話”,風趣幽默且有揶揄味道。總理聽了提醒在座的部委同志“應該刻骨銘心”,總理坦率地講,“說句實在話,我汗顏”,“政府是干什么的,是應該給企業服務的,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企業主體不敢說話,老鼠見貓,那還行啊!”
總理在座談會上用“汗顏”提醒政府官員;筆者以為用“汗顏”警示汽車制造商,也不為過。在汽車業,整車制造商和經銷商都是企業,經銷商直接負責將汽車產品賣到消費者,相對于制造商,自然在市場一線。某種意義上說,制造商和經銷商的關系,同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有相通之處,制造商也是為經銷商服務的。
經銷商(含服務商)是市場信息的終端,理應成為制造商產品和經營決策的支撐體系之一。當今我國不少整車制造商與經銷商之間的關系,實難于恭維。經銷商建專賣店、設維修站,哪怕裝飾材料,都得聽廠家指使,不能越“雷池”半步;銷量指標強攤,庫存強壓;同品牌網店擴張過度,商家惡性競爭連連。銷售與維修環節,都有廠家的縱向壟斷管控,經銷商被綁架,始終處于被動地位。
在整車制造商主導的銷售服務年會、營銷商會或市場研討論壇上,凡有廠家特別是廠家高層或中高層管理人士主持的會上,有多少經銷商直抒胸臆,敢說真話?在中汽流通協會或全國工商聯的汽車經銷商會上,經銷商對廠家滿腹的牢騷、累積的怨氣、尖銳的意見,就一股腦兒的迸發出來,他們祈求行業組織申張“正義”。經銷商們的“兩面性”表現,難道不反映了經銷商和整車制造商之間存在老鼠見貓那樣的關系或者心理現象嗎?
在國外汽車界,也曾有過整車制造商和經銷商關系緊張,矛盾不斷,甚至沖突的時期。美國國會1956年制定了《聯邦汽車經銷商特許法》,從法律上界定了兩者關系。該法令一頒布,引起整車制造商抗議,在底特律看來,法令使得整車制造商在銷售終端受制于經銷商,當經銷商做出對整車制造商不利決策時,整車制造商束手無策。在多種力量的博弈下,美國各州頒布了各州的整車制造商與經銷商特許法,從制度上緩解了整車制造商與經銷商之間的矛盾,例如經銷商網點的布設“遵循十英里原則”、整車制造商“終止或修訂經銷權”需對經銷商進行補償等。這些律令相當程度上確立了整車制造商與經銷商之間對等的市場主體身份。
豐田汽車關于“消費者第一、經銷商第二、生產廠第三”的“1、2、3”排位經營管理原則和理念,可謂是清晰規定廠商關系的一個經典。豐田汽車認為,經銷商是消費者與生產廠直接溝通的橋梁,客戶通過經銷商買到豐田汽車而認知廠家,享受到廠家的服務,經銷商地位僅次于客戶,遠高于廠家自身,天經地義。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有車企開始與京東、天貓等合作嘗試網上售車,也由如上汽集團出巨資打造車享網平臺賣車。新形勢下,廠家切莫怠慢了經銷商,諸如車享網那樣,只是一座打通了線上與線下的橋梁,試駕體驗和后續服務,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保障維護,還得依靠線下的經銷商進行。特約撰稿 張伯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