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最初實行“單雙號限行”交通制度,是為了確保奧運會前后交通順暢,空氣質量良好。限行規定實施的那兩個月里,北京的機動車上路量相較平時少了約一半,這像一劑猛藥下肚, “交通狀況有了很大改善,‘藍天’天數創歷史同期最高”。
奧運會結束了,但對限行這味速效治堵措施的留戀,讓北京市開始了日常限行這一“臨時性措施”。結果從2008年10月11日至2009年4月10日、2009年4月11日至2010年4月10日、2010年4月11(至2012年4月10日止),一天不漏的三輪“尾號限行”,從開始一年一輪到現在兩年一輪,沒有終止的意思。
每一輪限行結束后,“尾號限行”是否將再次延期,都會引起北京全市上下的關注。
目前,距離第三輪結束大概還有8個月時間,現在還沒有明確信號,到時會繼續延期還是終止。
汽車越來越多 “藥效”越來越弱
限行究竟效果如何?每輪限行結束,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都會出臺一份限行評估報告。依據去年4月2日出臺的那份報告顯示:在此前兩年機動車增加89萬輛的情況下,尾號限行期間,早高峰路網速度提高15.2%,晚高峰提高15.3%。政府專家還說,與不限行的雙休日比,擁堵時間要減少一小時。
但報告中的限行結果也在發生改變,交通擁堵指數從第一輪的“中度”下降到“輕度”到現在的從“重度”下降到“中度”,限行效果已不像最初那么奏效,就像人們長期服藥后的免疫。
平時生活中,市民已經不像以往那么關注限行這事了,除了每一輪限行結束時政府的重申和媒體的再聚焦。
尾號限行是否導致機動車數量劇增?官方尚無定論。不過據最新數據顯示,北京全市的機動車保有量已從奧運會時期的約350萬輛激增到近490萬輛,預計今年底前北京將邁入500萬輛機動車時代。
去年底,家住海淀區中關村的許女士又新置了1輛車,“不用再為限號發愁了。”許女士說。像許女士那樣,在北京采取限號措施后,家中又添置汽車的家庭,不是少數。
北京一家媒體曾做過一項調查,45.8%的有車族表示會因為尾號限行而為家里再買一輛車。記者隨機采訪的一家小區物業也說,限行之后,有條件的家庭都購買了兩輛車,小區里的車位變得很緊張。
依據交通部門報告,“尾號限行每天約可停駛20%機動車”,目前北京每天有上路權限的機動車在400萬輛左右,這一水平已超過2008年北京推行尾號限行政策前的汽車上路數量。因此,不少專家擔心,隨著機動車數量持續增長,尾號限行效果將被“抹平”。
“不限行,交通擁堵程度會比現在嚴重更多。”清華大學交通研究所副所長楊新苗說,但是事實也證明限行是治標不治本的,只是把擁堵問題向后拖了。
不限行沒法走 限了行成本高
在新的罰款規定出來之前,違反尾號限行上路的車輛,會被處以100元的罰款。但只要不被交警抓現行,這100元的罰款可以“包管”全天。
“北京地方那么大,沒有車幾乎寸步難行。”于是許多市民經過計算,還是堅持開車上街,寧愿被處罰,也比再養一輛車合算。
今年,北京市交管局變更了罰款方式和數額,在攝像頭拍到的3小時之內被處以100元罰款,這意味著100元的罰款最多只能“包管”3個小時了。違反尾號限行上路車輛的違規成本變得更高了,這逼著許多人不得不計劃購置第二輛車,不過年初出臺的“搖號購車”的限購政策,讓他們的買車之路也陷入漫長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