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動機、變速器累計更換2次后,或者發動機、變速器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質量問題,累計更換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發動機、變速器與其主要零件更換次數不重復計算;
轉向系統、制動系統、懸架系統、前/后橋、車身的同一主要零件因其質量問題,累計更換2次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
業界觀察
“汽車三包”到底缺什么?
張志勇
在去年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家用汽車產品三包主要零件種類范圍及三包憑證(征求意見稿)》之后,大部分的人都篤定2013年將是“汽車三包”政策出臺的最后期限。
果不其然,2013年1月15日,“汽車三包”正式出爐。然而,已經呼喚多年的“汽車三包”政策這次就會真的讓消費者稱心如意嗎?其實,這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2013年1月1日,《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正式出臺,這是第一個以消費者為核心的中國汽車市場政策。中國汽車行業的各種政策林林總總不在少數,但是真正保護汽車消費者權益的專門法律法規在“汽車三包”之前也就只有上述關于汽車召回的這一部。
“汽車三包”政策的出臺,足足熬了9年時間,但現在,中國汽車市場的消費者難道就能夠坐享政策帶來的福音了嗎?
恐怕不是。因為,中國汽車社會還缺少許多能夠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東西,這些東西實際上必須在特定的條件下才能真正形成。
2012年,中國汽車市場延續了2011年的低迷態勢,但是仍然在繼續增長,而這種增長的大環境仍然不利于汽車市場向有利于消費者利益的方向轉移。
“三包”在家電行業已然是各個企業比拼品牌形象、爭奪市場份額的有力武器,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家電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不斷提升,企業只有向消費者做出更加負責任的態度,才能維持或者戰勝市場的競爭對手。而今天的汽車市場,還遠沒有達到家電企業競爭的慘烈程度,汽車企業手中還掌握著大量的籌碼來進入更多的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汽車企業對消費者權益的漠視會長期存在,直到汽車市場出現飽和狀態。而這最起碼還需要10年時間。
而消費者孤立無援的原因,還在于自己對于自己權利的漠視。我們看到,即使有些跨國公司在某些重大零部件上存在缺陷,都不能制止這些消費者對該品牌的趨之若鶩。對于這樣的消費者,企業絕對會輕視你。
此外,我們看到“汽車三包”政策中有關規定有些不嚴謹,不嚴格的地方,“汽車三包”政策缺乏的其實是客觀公正的執行力。
由于汽車產品有不同于其他消費品不一樣的特點,比如經常處于移動性、經常面臨不同使用路況、經常面臨惡劣的交通環境等等,這造成汽車產品品質問題的責任歸屬可能會出現更大的爭議與糾紛。這恰恰為汽車企業逃脫責任提供了機會。而即使有更加公正公平的獨立檢測機構,只要有人的因素存在,汽車企業的影響力就可能會蔓延到任何一個這樣的角落。
消費者的權益保護,需要政策的垂青,但是任何政策的有力執行,更需消費者自己的努力。擺脫那種追風、傍大款、攀比等一系列的不理性消費,讓汽車市場更加成熟,才能讓消費者得到更加全面的保護。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只有讓汽車企業在面對“三包”時實現從被動向主動的轉變,才能保證“三包”執行的效果。(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