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西安市25家機動車檢測機構的代表聯合召開“西安市機動車規范服務收費標準發布會”宣布,從4月1日起,機動車檢測收費標準將執行新標準,小型汽車由原來的100元,調整至260元;貨車、客車由原來的100元調整至300元。
目前,西安市檢測機構執行的安檢收費標準是2005年由陜西省財政廳、陜西省物價局聯合下發的規定的價格,即每輛小車100元/次。八年多來,沒有任何變化,各檢測站生存狀況一年比一年差,全市檢測機構普遍處于虧損和嚴重虧損狀態,少則每月數萬元,多則每月虧損十多萬元,已經嚴重到了難以為繼的境地。原來的價格有其定價歷史背景及執行主體:1.體制背景:2005年之前,西安市約八家檢測機構基本屬于國家投資的、具有服務社會帶有公益性的國企或者事業單位。在財政局領取事業性收費票據,收入上繳財政。這個價格的執行主體是針對國有事業單位。2.經濟背景:當時建設一個兩條線的檢測站,國家投資200萬元人民幣左右即可完成。人員平均工資600左右元/月。3.技術背景:當時檢測技術水平較低、設備簡單,檢測線10人左右即可完成檢測過程。
自2007年以后,隨著社會車輛急劇增長,原有的檢測線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車輛檢測的需求,檢測難成了社會問題,輿論焦點。陜西省質監局、公安廳、交通廳等部門積極、穩妥、有序地引導民企進入檢測行業,陜西省汽車檢測機構率先完成了社會化投資、市場化運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市場化改制成功了,投資主體、執行主體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但是收費政策卻僵化著,沒有隨之變化。長期以來,汽車檢測行業實質上在入不敷出的前提下做著社會公益義務工作。收費政策應當根據檢測行業的屬性、擔負的社會責任,由原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轉變為服務性收費,充分開展優質服務,引入競爭機制,以市場調節形式為主要手段,擇優汰劣。(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