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宏觀經濟向好,但來自外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汽車業都需要在拉動內需上下功夫。
數字永遠是最直觀的表達方式,看似虛無縹緲卻又無處不在的宏觀經濟也是如此,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9月份CPI和PPI的數據顯示:我國9月份CPI同比上升3.1%,升幅大于8月份的2.6%;9月份生產者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1.3%,環比上升0.2%。
這兩個數據均超出了此前預期,CPI突破3%引發普遍關注,有分析認為這預示了經濟通脹隱憂,不過也有分析認為,9月份CPI的超預期與中國南方水災以及中秋國慶假期因素有關,未來并不會出現通脹的壓力。
PPI的下滑幅度進一步收窄,此前8月份PPI同比下降1.6%,環比上升0.1%。
這兩個數據均表明,我國宏觀經濟正在逐步向好,此前政府出臺的“微刺激”政策已經收到成效,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促使決策者推出一系列微型刺激政策,其中包括加速鐵路和地鐵投資、為企業提供稅項減免以及簡化行政審批手續等。同時,可以預計第四季度政府出臺大規模調控的可能性不大,宏觀經濟有望進一步企穩回升。
經濟顯現活力
雖然9月份CPI同比升幅高于市場預計的2.9%,但仍低于政府制定的3.5%的全年目標。摩根大通經濟學家朱海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雖然這份數據在心理上是敏感的,但他認為這不會引發貨幣政策調整。
從最近發布的工業增加值、貿易和零售額數據來看,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已在第二季度觸底。不久前,央行副行長易綱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IMFC)系列會議上表示,今年中國GDP增速一定會超過7.5%,甚至達到7.6%。
盡管PPI疲軟反映出國內需求不振,但經濟增長企穩表明,最糟糕的時期或許已經過去。經濟學家預計,今年年底之前這段時間PPI可能將保持下降態勢。
除了CPI和PPI兩個數據之外,其他指標也在印證宏觀經濟的發展方向。
中國人民銀行14日公布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9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7870億元,同比多增1644億元。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7.28萬億元,同比多增5570億元。其中,對公中長期貸款余額同比增長9.02%,較上月提高0.42個百分點,顯示社會信貸需求上升,宏觀經濟企穩。
同日,國家能源局也發布了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等數據。據統計,9月份全社會用電量44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4%。受經濟回升向好拉動,今年5月份以來,我國全社會用電量數據持續回升。盡管9月份用電量增速與上月比有所放緩,但仍為年內次高,說明中國經濟回暖態勢進一步鞏固。
“結合這個月公布的PMI、發電量、PPI等數據,可以看出整個工業領域正顯示出向上拉力,中國制造業的復蘇趨勢比較明顯?!敝袊嗣翊髮W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說。
內需仍是關鍵
盡管經濟已出現好轉跡象,但是內需拉動仍然將是今后的主要方向。尤其在當前,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在面臨挑戰的時候,我國出口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
據統計,我國9月份出口額1856億美元,同比下滑了0.3%,經濟學家們的預期為增長5.5%。即便是存在統計數據縮水的因素,但是中國作為最大出口國,從中國的出口數據仍然可以看出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美聯儲緊縮貨幣政策的前景使得從雅加達到約翰內斯堡的市場都感受到寒意。這可能是中國面臨的一個問題,因為目前中國對美國、歐盟和日本的出口占出口總額不到一半。9月份中國對印度尼西亞的出口同比下降0.3%,對南非的出口下降12.8%。
出口的下滑也已經影響到汽車業,從海關數據看,我國的整車出口在今年的6-8月出現較大幅度下滑,其中下滑的主要地區是大洋洲、非洲、亞洲,而大洋洲是以43%的下滑幅度領軍,非洲也較去年同期下滑41%,亞洲下滑25%。而上升的僅有中國對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出口。
由此可見,盡管宏觀經濟向好,但來自外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無論是經濟增長還是汽車業都需要在拉動內需上下功夫。(記者 安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