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進口車在國內的市場發展,正在經歷著一波三折的考驗。
今年8月1日,國家工商總局發布了《關于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備案工作的公告》,其中規定平行進口車經銷商不再受到備案制度限制,完全合法化。一時之間,平行進口車幾乎已經從灰色地帶進入了陽光地帶。
但是政策之手再次扼住了這個行業的喉嚨。
日前,商務部關于《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的征求意見時間已經截止。而在目前的已知的新《辦法》中,仍規定“不得以銷售汽車的名義銷售已在境外辦理登記或者使用的車輛”。
這條規定,讓平行進口車從希望中的康莊大道,回到了充滿荊棘的未知之路。
一旦禁止“二次銷售” 美規車將遭重大打擊
何為平行進口車?就是直接從國外進口,跨過進口品牌總代理,減少多重成本環節的非中規車。與4S店里銷售的進口車相比,它的價格更具競爭力,與此同時配置上往往也更豐富。
此前因為現行的《汽車品牌銷售管理辦法》,平行進口車的身份一直很曖昧。而今年政策的松動,一度讓人們看到了這個行業的曙光。但是,前不久發布的新《辦法》,又讓一切成為了未知數。
“不得以銷售汽車的名義銷售已在境外辦理登記或者使用的車輛”,這一句話究竟意味著什么?據了解,目前國內銷售的平行進口車多來自中東地區和美國,分別被稱為中東版和美規版。這其中,中東版的多數車輛在原產地不需要注冊,不受這條規定的限制。但是美國車輛在出境時必須先完稅,這就意味著這些美規車到了國內,實質上已經成為“二次銷售”,進入了“已在境外辦理登記或者使用的車輛”的范疇。
而美規車在市場中的份額,讓這條規定成為平行進口車發展的“致命一擊”。
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進口汽車工作委員會提供的一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平行進口汽車的銷量超過5萬輛,預計全年銷量增幅有望突破30%,而這其中美規車占據了總量的40%。也就是說,這40%的平行進口車,很可能會沒有一個清白的身份,這對平行進口車的經銷商而言,是致命的打擊。
政策依然不明朗 已有車商偃旗息鼓
一旦真正禁止了平行進口車在中國市場的“二次銷售”,就意味著把美規車趕上了絕路。那么經銷商只能依靠美國以外的渠道來組織貨源,而那些在美國有著價格優勢的車型,也會因為流通環節的增加,而失去價格優勢。比如一些美國本土車型,只能通過非美國渠道進口,如此一來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力也會被削弱很多。
一位業內人士坦言,從當前的形勢看,一邊是支持上海自貿區的平行進口車發展,一邊卻堵住了平行進口車的重要渠道,這樣撲朔迷離的態度,著實讓人有點費解。
兩個月前,記者曾經采訪過杭州某平行進口車經銷商,當時該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平行進口車業務,頗有大干一場的節奏。但是昨天,記者再次致電這位負責人,他頗為尷尬地告訴記者,目前展廳里已經不出售平行進口車。因為當前的政策不明朗,上層領導決定暫停這項業務。
“的確是有這種感覺,業務開展的不是很順利。”這位負責人認為,平行進口車本身缺少成熟的市場環境,消費者的接受度還很低,再加上如今充滿變數的政策,著實是令人不敢有太大動作。對于車商而言,現在真的很難做抉擇。如果進貨,一旦禁令真正實施,其中的美規車該如何銷售?如果不進貨,那么接下來的生意怎么做?
市場環境尚不成熟 春天還沒真正到來
此番磨難,對于今年以來春風得意的平行進口車,或許正是一劑鎮靜劑。我們也不難從中看到,平行進口車的春天不會這么快來到。而大半年里平行進口車服下的興奮劑,或許只是對于目前汽車品牌廠商授權的經銷模式的一種沖擊砝碼。
當然,我們從客觀環境來看,目前或許也并不是平行進口車全面開花的最佳時機。
首先,相關部門針對平行進口車法規與檢測標準的建設是需要時間的。目前市面上的平行進口車的某些配置是否符合標準,還沒有明確的界定,比如車燈顏色等等。只有當一切標準都非常明了,消費者才有可能真正安心的購買平行進口車。
另外,從目前的汽車銷售渠道來看,進口車在國內的總代理與海外總公司往往是直接的隸屬關系。為了保證這些子公司的利益,汽車廠家往往也會通過一些手段來限制平行進口車在國內的發展。這些小動作其實并不難,比如把美規版的排量做一點點的提升,因為排量與關稅掛鉤,就可以直接導致平行進口車的成本增大,從而減少與4S店之間的價格差。
更重要的是,目前國內消費者對于平行進口車依然非常陌生。對于買車渠道,大多數人的首選依然是4S店,因為這里有完善的全套服務,看上去也比普通車行更靠譜。對于汽車這種特殊消費品的選購,中國人還是非常慎重的。
看來,要讓消費者選擇買車,光靠低價或許已遠遠不夠。(記者 周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