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地首個真正意義上的自貿區——上海自貿區去年9月29日正式掛牌開始運行,成為了中國經濟改革新的試驗田。上海自貿區相關負責人在26日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自貿區運行已近一年,目前建立了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同比增加10倍。未來,資本市場支持自貿區建設實施細則將出臺,將進一步擴大開放和提高透明度:
上海自貿區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作為中國經濟新的試驗田,上海自貿區肩負著探索中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的重要任務,“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是中國成立上海自貿區的重要目標之一。
自去年9月29日掛牌運行近一年來,上海自貿區吸引了眾多企業入駐。截至9月15日,辦結新設企業1萬2千多家,外資企業1677家,占比超過13%。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總結了上海自貿區一年來的情況:
“經過一年的改革實踐,上海自貿區推進四大制度創新,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投資管理制度已建立,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平穩運行,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基本確立,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導向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基本形成。在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框架上,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
制度創新是上海自貿區這一年發展取得重大成果之一。上海自貿區推出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法無禁止既為可行”的模式進一步提高中國市場的開放和透明。在2013版上海自貿區負面清單基礎上,今年6月修訂出臺的2014版負面清單,將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由190條減少到139條,調整率達26.8%。同時,借鑒國際經驗,海關、檢驗檢疫、海事等部門在自貿區推出60多項創新舉措,例如海關推出“先進區、后報關”提高通關速度,促進貿易便利化,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艾寶俊說:
“我用四個數字說明貿易便利化的變化,今年1-8月,自貿區里進出口增長了11%,物流倉儲成本從企業角度測算平均降低10%,平均通關時間大約減少3-4天,在自貿區里新增有一半以上貿易和物流企業。”
這些措施除了吸引中國企業入駐自貿區,更是帶給不少外國企業進軍中國的積極信號。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顧軍表示,上海自貿區使外國投資者投資熱情得到極大迸發:
“以負面清單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模式,對負面清單之外領域,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準制改為備案制,將外商投資合同企業章程審批改為備案管理,相關備案手續可以通過網上實施辦理,最大程度便利投資者。一年來從同期比較,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同比增加10倍,這個數字說明外國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得到極大迸發。”
金融領域的開放與創新是上海自貿區的重要使命。按照自貿區的總體方案,自貿區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進行先行先試。據了解,相關部門已出臺51條金融支持自貿區建設的政策措施,中國央行出臺了包括支付機構跨境人民幣支付業務試點等實施細則。87家有金融牌照的機構和一批金融服務企業入駐自貿區,啟動實施投資貿易便利化的創新業務。同時,面向國際的金融市場平臺建設正有序推進,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已批準建立。
有媒體問到有入駐企業表示目前人民幣市場化以及自由兌換進展較緩慢,上海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表示,上海自貿區要以防范風險作為重要底線,積極穩妥推進金融改革,目前仍在探索中前進:
“資本市場開放,資本項目可兌換,這是全國金融改革方面重大問題。因此提出要穩妥有序可控推進,我們要防范風險。可兌換包括資本市場的開放,都是要靠監管和風險防范體系能不能健全,才能推出來。在我們管得住,說得清的前提下,才能進一步放開,自貿區金融搞改革為全國進行壓力測試,我們目前取得一定階段性成果,我們還在探索中前進,要朝著人民幣國際化,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方向不斷前進。”
他表示,下一步將力促資本市場支持自貿區建設實施細則盡快出臺,構建國際金融市場體系,為中國金融改革做好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