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萬達董事長王健林。 新華社資料圖片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日前在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亮出了他對房地產行業的最新判斷,稱“多”“空”兩方都不要對房地產業抱有任何幻想,中國房地產既不可能像最近的股市那樣成為“瘋牛”,也不可能崩盤,“作為中國經濟支柱產業之一的房地產進入了新常態,從事房地產行業和準備要從事房地產行業的人都要好好想一想,絕對不能再走傳統的發展思路,而要抓住最后10年的機會轉型。”
“非常態”已終結
王健林認為,自2006年開始,中國房地產業的表現是“非常態”,在此之前接近20年的時間里,房地產行業必須要買對地,設計要合理,定價也要差不多,還得加上會吆喝,房子才能夠賣出去。“2006年之后,特別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房地產就進入‘瘋牛’狀態,賣房子就像賣白菜一樣,這其實是不正常的。”王健林說,“對中國樓市來說,2013年和2012年是一個不太正常的年份,它比2011年上漲近40%,這種增長是不正常的。”
今年以來,房地產交易下降,特別是新開工面積下降,唱空房地產的聲音也越來越多。但在王健林看來,這才是房地產是真正的常態。“可能房地產從業人員還在幻想,經過一兩年的調整和貨幣刺激,或許2015年下半年再呈現高潮,然后就可以套現,有這種想法都是不切實際的。不要再對房地產行業抱有任何幻想,除了北上廣深等局部地區,行業整體已經呈現過剩局面。”
抓住最后10年轉型
在王健林看來,2014年房地產行業的態勢才是一個正常的、可持續的“新常態”。他的判斷是,中國的房地產還會繼續往前走,但不可能再呈現出2012年與2013年時的“瘋牛”狀態。“唱空的不要幻想中國房地產會崩盤,這個可能性是不存在的,我們杠桿率沒有那么高,而且,中國有強有力的政府,也會適度調控。再加上一個最大利好——中國城鎮化率還比較低,約為52%,剔除農民工等并未享受到城鎮化人群,我估計真實的城鎮化率在40%左右,所以我們還有一段時間。”
王健林建議,抓住最后10年的機會轉型。他分析,世界30個發達國家和地區包括臺灣和香港地區的房地產發展歷程顯示,一般都有三四十年的壟斷期,城市化進程達到70%到80%后,行業就進入瓶頸期,規模開始萎縮。“有人說,地產黃金10年過去了,還有白銀10年,不管是黃金還是白銀,但我認為留給大家最后轉型時期就只有10年,身處這個行業中都要利用這段時間加快轉型,否則,等城鎮化率達到70%,機會就沒有了。”他透露,萬達也在抓緊轉型,明年將發布最新的萬達轉型報告。
相關新聞
中房協:
房地產將從支柱性產業發展為基礎性產業
據新華社海口12月15日電 “房地產確實進入了一個新的常態,隨著經濟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轉變,房地產也進入了一個換擋期,面臨著結構的調整期,未來對房地產的投資很可能降低,更多的是尊重房地產自身的規律。”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名譽副會長朱中一在此間舉行的三亞財經國際論壇上表示,房地產行業進入新常態,將從以往的支柱性產業發展為基礎性產業。
朱中一認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將加速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房地產與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惠民生、防風險都有關系,例如保障房問題涉及穩增長和惠民生;旅游地產、養老地產等新業態涉及調結構;房地產庫存消化涉及防風險;通過信息化、智能化來推進建筑行業的現代化涉及轉方式。
同時,城鎮化發展必然涉及房地產,朱中一認為,二者必須相協調,既不能滯后,但又不能超前,超前就成了造城運動,造成了資源、能源的浪費,甚至造成了風險的加大,建議政府尊重房地產的規律和地區差異性的特點,進一步實施好分類調控的體系。
對于正在醞釀的不動產登記制度,朱中一認為,不動產登記將促進住房的資源更加合理公平的分配,其中可能產生的房地產存量可以通過政府收購作為保障房,讓獲取保障房房源的方式和機制更靈活些。
朱中一同時表示支持房地產稅立法,認為在立法的基本思路形成以后,應該及早征求意見,通過公開立法的過程,給民眾時間準備,有利于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促進二手房市場和租賃市場的成長。
“讓這個過程更加公平一點,更加公正一點,更加透明一點,可能是政府需要考慮的問題。”朱中一說。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