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樓霸’猖獗的亂像,太原市基層法院的判決有著積極意義。在對‘樓霸’的定罪量刑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見,至少可以殺一儆百,對日后‘樓霸’的行為起到警示作用。”高銘暄說。
苦!當了房奴還要受搬運工欺負。在山西太原,近幾年經歷過裝修的業主幾乎都有同樣的感慨。
在暴利驅動下,部分吊裝隊演變成“樓霸”,盤踞在新生樓盤,強迫業主使用他們的人力物力搬運裝修材料,甚至強迫業主購買他們的水泥、沙子和板材,而價格幾乎不容商量。
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念頭,業主忍氣吞聲,姑息了“樓霸”的這些行為。而因其行為難以定性,也就使得“樓霸”日益猖獗
法治周末記者李亮發自山西太原
兩根邊端裝有滑輪的吊臂,直愣愣地出現在清華苑小區的樓頂,遠遠望去,仿佛長了兩根“犄角”。這是近日記者在山西太原看到的情景。在太原,這種與樓體極不和諧的物體幾乎曾存在于每個新生樓盤。
“有它的地方就有‘樓霸’。”清華苑小區一位業主指著高高的“犄角”說,言語間帶著許多無奈。
在太原,壟斷著小區吊裝業務的搬運隊被民間稱為“樓霸”。
在眾多太原市民眼中,“樓霸”是盤踞在新生樓盤中的非典型黑惡勢力,他們強迫勢力范圍內的每一個業主使用他們的人力物力搬運裝修材料,甚至強迫業主購買他們的水泥、沙子和板材,而價格幾乎不容商量。
在往高層吊運裝修建材時,吊臂起著不可或缺的支撐作用,樓頂的“犄角”也就一度成為了“樓霸”具有象征意義的標志。
“樓霸”在這個城市的發展迅速,但凡近幾年經歷過裝修的太原人,都或多或少對“樓霸”有親身接觸或有所耳聞。在《法治周末》記者走訪的太原市若干小區及行政部門中,所有受訪人士均明白“樓霸”所指。
這種依托在吊裝業務上的“霸道”服務,成為太原市室內裝修市場的頑疾,所有“享受”這種服務的業主無不額外承擔了幾乎與材料費相當的“吊裝費”。
當這些額外的裝修開支在太原市逐漸潛移默化為地下行規后,“樓霸”開始作為一個專有名詞寫進了太原市政府部門的文件里。
屢禁難止的“樓霸”行為在于背后的暴利以及其行為定性的難度,接受記者采訪的政府官員也坦誠,吊裝業務以及其延伸服務的行業管理,在立法領域中尚屬空白。
吊裝成了裝修潛規則
3月7日,剛裝修完新房不久的清華苑小區業主章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購買水泥、沙子、瓷磚的費用大約為6000元,而吊裝費用卻花了5000多元。
對于和建材費用幾乎相同的吊裝費,章新是有心理預期的,“這部分錢早就列入裝修預算之內”。章新苦笑。
清華苑小區位處于太原市區的東北方向,小區內只有獨棟樓房四個單元,共計約200多家住戶。據小區物業公司的統計,如今入住率大約在一半左右。
入住的業主多是集中在2009年8月至2010年1月之間進行裝修的,據在2009年8月較早裝修的業主反映,當時他們并沒有遇到“樓霸”,裝修得以“零騷擾”進行。
但在2009年9月之后開始裝修的業主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們發現小區樓下經常站著些陌生人。這些人堵在電梯門口禁止用電梯搬運裝修材料。業主要想把裝修材料搬上樓,只能用這些人已經裝好的吊裝工具吊運,由窗戶入室。
章新是這大部分不幸業主之一。2009年10月底,他指揮著運水泥的小貨車剛一拐入小區,就被小區內四處亂晃的人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