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吊裝?”一個中年男人問章新。在中年男人“征求”章新意見的同時,他兩個同伴的行動卻“沒有征求意見”,兩人正不由分說地從車上往下搬水泥。
“多少錢?”章新沒有阻止,他明白拒絕是徒勞的,惟一可談的只是價錢。
章新的新家在頂樓18層,按照“樓霸”的報價,章新所有運料需要交吊裝費用將近6000元,在討價還價后,最終敲定5600元。
有過裝修經驗的章新算是識相的。他聽說,曾有矮層的年輕業主執意使用自己雇的工人,結果工人被小區內的吊裝工趕跑,年輕業主遭到威脅,無奈之下還只能選擇吊裝。
《法治周末》記者在清華苑小區隨機走訪的諸多住戶中,僅有兩位業主由于裝修早,吊裝隊還沒有“移民”到該小區,從而省去了吊裝費,其余業主的裝修都逃不開吊裝“服務”。由于樓層不同,吊裝所花的費用大概在2000至6000元之間。
家在4單元的業主孫奇由于工作忙,無瑕顧及裝修,便全權委托了一家裝修隊來操作。在裝修隊給孫奇提供的報價表中,就包含了吊裝費用一項。
在與裝修公司協商裝修費用時,孫奇惟獨沒有對“吊裝費用”一項提出異議。他認為裝修公司的說法很實在:“我們提前和小區樓下吊裝隊咨詢過價錢,你們家在高層,吊裝費用大概在4000元,吊裝隊和我們談的價錢是最低3500元。如果你可以接受,我們就提前聯系吊裝;如果不行,你自己想辦法運材料,我們也無能為力。”
在裝修期間,有相當多的業主選擇了小區內吊裝隊的“套餐”服務,即購買吊裝隊的水泥、沙子等建材,這樣可以享受吊裝費用的若干折扣。
“其實吊裝完全是不需要的,我們可以通過電梯把材料運上去,根本沒必要多出一筆開支。”孫奇說,“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幫人(吊裝隊)都不是好惹的”。
在接受不公平的服務或全力抵制之間,更多的業主選擇了前者。
物業與吊裝隊疑有“默契”
2009年11月,為了躲避吊裝隊提供的“服務”,清華苑小區的業主譚勝建經常在晚上搬沙子。但這招很快就不靈了,他發現吊裝隊甚至在晚上也派人守在了電梯旁,只允許人乘坐電梯。
據業主反映,2009年10月前后的裝修旺季,經常有人在電梯旁閑站,“控制電梯”正是“樓霸”強迫業主選擇吊裝的伎倆之一。有業主調侃說:“給他們一身制服,就是物業公司的電梯員,其認真負責的態度超過所有正規軍。”
頗值得玩味的是,作為管理小區、服務小區的物業公司,卻一直沒有約束小區內吊裝隊的行為。
有業主曾對物業公司反映過吊裝隊“霸占”電梯的情況,但物業公司一直無動于衷;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甚至還對該業主表示,每個單元只有一部客用電梯,本來就不允許搭載裝修建材,有人管也是好事。
物業公司對吊裝隊曖昧不明的態度,讓業主紛紛懷疑———之所以物業公司對吊裝隊的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或許是因為“兩者存在某種默契”。
但清華苑小區物業公司工作人員卻對《法治周末》記者訴苦說:“‘樓霸’面前,我們物業也是受害者!”
不過,該工作人員對記者稱,至今他們并沒有發現“樓霸”的存在,也沒有接到任何業主反映小區內吊裝隊強買強賣的舉報。在物業公司看來,任何業主和吊裝隊的吊裝行為都是自愿的,物業公司無權干涉。
而業主關于小區內電梯被“禁用”的描述,被物業公司解釋為“不準確”。該工作人員表示,按照規定,客用電梯不能搭載大型建材,“我們沒有發現‘有人看守’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