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富士康大規模招用“學生軍”,其中部分學生尚未滿16歲,也被要求加班和上夜班。這不是最大的“亮點”,“亮點”在于從今年9月開始,煙臺市政府要求各高職高專院校派學生去富士康實習。山東商務職業學院一位系主任說,所有煙臺市高職高專院校都被市里下了“死任務”,最多的學校派去3000多學生。(2012年10月16日《京華時報(微博)》)
好一個彪悍的“死”任務,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在全能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的今天,面對入駐企業和轄區民眾,煙臺市政府把自己置于何地?
說煙臺市政府不服務,還真有點冤枉他。早在2010年,山東省人社廳就專門下發通知協助煙臺富士康招工。目前煙臺市政府的做法是為了填補富士康的用工缺口。政府服務當地企業無可厚非,企業的稅收可以用來進行公共服務建設,改善當地民眾生活。但政府為企業的服務僅在于創造好的投資環境,減少行政審批程序,規范本地工商管理秩序,營造自由的市場競爭氛圍。
當然在人力資源方面,政府也可以盡到服務義務,但服務企業不是對企業唯唯諾諾,反而對民眾頤指氣使。一個“死任務”到底是怎樣的一副面孔?到底置其管理范圍內的民眾于何地?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服務企業更不能隨意僭越法律和當地法規,自己扇自己的臉。這些高職高專的孩子們很多未滿16歲,并且夜班加班一上就是12個小時,白天加班到7、8點非常普遍。連普通民眾都知道的勞動法規,煙臺市政府不會不明白;企業可以鉆空子甚至不遵守,但煙臺市政府不可以坐視不管。
強硬地給民眾攤派任務,沒有情面可講。眼看著企業違規,卻網開一面。在民眾、企業之間,在社會和市場之間,在真服務和真利益之間,煙臺市政府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其實,煙臺市政府的做法沒有什么奇怪,大包大攬的全能型政府遺留下的根深蒂固的資源占有欲和控制欲,加上市場經濟熏陶下的唯利是從,造就了為富士康打工的煙臺市政府。而在中國,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網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