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看到這樣的現象,在13日的火車票返還現場,拿到回家票的外來工都非常開心,但也為這對小夫妻叫冤,甚至心存感激。“他們也沒漫天要價,10塊錢手續費能幫我們買到票已很好了,怎么還被刑拘了?就算我們有時間,自己一來一回去火車站買,花費也不止10元,而且還不一定買得到。”也有外來工因這個“黑票點”被取締了,以后找誰來幫忙買票而發愁。
春運一票難求,打從允許勞動力自由流動并有了這么一個“春運”開始,就沒有被解決過,年年春運年年難,尤其是那些背井離鄉在外打工的農民工們,一張張期盼回家而無可奈何的眼神,成了春運的真實寫照。然而我們知道,過去農民工憑借自己的體力優勢,總還能起早貪黑的在火車站售票窗口看到一絲絲回家車票的希望,可現如今農民工似乎就連“享受”車站窗口辛苦擠票的希望都變得幾乎渺茫。現在就連花小錢請人從網上代購車票的機會也面臨被剝奪,這豈不令人不安。有人就質疑,既然網上訂票是開放的,既然火車票是可以代取的,而且現實中的確存在這方面的大量需求,那這為什么不能成為一種中介服務項目呢?或者政府部門可以制定一個收費上限呵,總得想想那些春節回不了家的底層民工的生存困境吧?
電話訂票、網絡購票,到火車票實名制,無疑為人們春運的回家之路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選擇和機會,但并不意味著對所有的人、包括農民工在內的人帶來了同樣的好處,或許這樣的舉措提供了一個相對公開、公平、公正的售票環境,或許那些可惡的黃牛黨少了,但作為春運主體之一的農民工如果因此變得回家之中路更艱難,豈不令人不安?該有人為這一群體的春節回家之路多思考一下了。(中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