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市民張先生向本報反映,自己公司所在的一棟四層樓東側外圍被搭建了幾間板房,堵住了公司一樓的大門和窗戶。記者采訪發現,板房由制錦市街道辦事處搭建并向業戶收取租金。
市民反映>>
樓前被人搭起板房
大門和窗戶被堵住
“制錦市北小門3號的這棟樓房以前是煤氣公司,之前煤氣公司欠我們公司錢,就把這棟4層樓抵給我們了。2009年5月份歷下區人民法院把這個房子判給了我們公司。”14日,張先生表示,這棟樓房閑置了幾年后,2014年10月份,身為公司總經理的他來看,才發現樓房一樓東側外圍都已經搭起了板房,由制錦市街道辦事處租給商戶做生意了。
張先生向記者出示了樓房的房產證和當時的法院判決書。“這板房一擋,我們從一樓出入很不方便。上樓只能繞到后面,有一個外置樓梯,窗戶也被擋住了。找了辦事處很多次,這事也沒得到解決。”讓張先生更生氣的是,板房搭建在自己樓體外,作為房主的他竟然沒有得到通知。
14日上午,在張先生的樓房前記者注意到,樓房東側馬路邊就是農貿市場。板房靠著一樓外墻搭建而成,張先生一樓的房子有兩個大門,南側大門被一家經營炸魚的商鋪堵住,中間的大門外也搭建有板房,但并沒有商戶在此經營,窗戶也被一個商鋪擋住。
“一共有4間板房擋住了我一樓房子的門窗,本來還想利用一樓開個超市,但現在房子外面就挨著一排板房,生意根本就沒法做。”張先生很無奈。
“我們在這個位置經營十幾年了,板房是去年7月份才建的。”使用板房的煎餅鋪店主劉先生介紹,他們每月按一米200元左右的價格向辦事處交房租使用。
街道辦回應>>
搭建時不清楚產權
目前正和房主協商
制錦市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吳先生表示,他曾分管過北小門農貿市場一段時間。他介紹,2014年3月份左右,辦事處對市場進行了改造,重新搭建了現在的板房。張先生的房子一直閑置,辦事處在搭建板房時并不清楚房子的產權。“歷史遺留問題,這幾間板房全部拆除也不現實。拆了的話一是破壞了市場的整體效果,二是現在張先生門前的租戶不好安置。”吳先生解釋。
辦事處還曾提出解決方案,但張先生并不同意。“辦事處要我按租戶出的租金將這些板房租下來。”張先生對這個方案提出質疑,“他們使用的地方占用了一樓東墻外的平臺,這個平臺所有權是我的,怎么我自己的地方還要租呢?”
目前,雙方還在協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