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的關愛中“小燕子”振翅高飛
“其實我還是蠻幸運的,每次走投無路、即將輟學時,身邊總會有好心人來幫我。”回首往事,張艷心底充滿了感恩之情。
張艷告訴我們,不管小學還是初中,老師和同學們都非常關心、照顧她,到了高中,學校與班主任、代課老師給予的濃濃關愛更是她前進中的不竭動力。2004年夏天,就在全校師生緊張地準備期末考試時,父親張叔讓在磚廠干活時不慎發生意外,腿被機器軋傷,十分嚴重。由于缺少治療費用,在醫院經過簡單治療后,父親拖著病腿回家休養。家里這時窮得已經揭不開鍋了,張艷看到父親痛楚的面容與家里赤貧的現狀,第一次主動萌生了退學的念頭。她找到班主任史世玲說出這一想法時,史老師勸她不要急著退學,迅速向學校領導匯報了這一情況。隨后,學校領導經過研究,決定減免張艷一部分學雜費用。這年9月份,史老師幫張艷湊齊了余下的報名費用,幫她回到了校園。高中幾年,史老師不僅在生活與學習上給予張艷無微不至的關懷,還無償地為她墊付了近千元的學習費用。2005年,省內一家煤礦企業為學校貧困學生資助了一筆助學金,張艷領到300元。一拿到錢,張艷找到史老師,想把這筆錢還給她,但史老師說什么也不肯接受,“老師想的不是金錢上的回報,而是實實在在的成績。”自那以后,張艷更加勤奮,因為她知道唯有進步才是對老師和所有關心愛護她的人的最好回報。
2006年,張艷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學,但要強的她認為這不是她真實能力的表現,毅然選擇了復讀。第二年,命運再次與張艷開了個殘酷的玩笑,因為背負著太重的心理包袱,張艷臨場發揮失利,再次與她心儀的一本學校失之交臂,最終她選擇了咸陽中醫學院的中藥制藥專業。
2007年夏天,就在張艷與父親四處籌錢準備上學時,意外再次發生。一天,父親突然腹痛難忍,在醫院檢查后才知道,原來他患有嚴重的膽結石與膽囊炎。父親在醫院住了十幾天,手術沒做,卻花光了剛借來的一千多元。事情似乎又回到起點,張艷頓時感到手足無措。這時,一位要好的同學到醫院找到了張艷并告訴她一件天大的喜事。原來,根據國家與省上相關文件規定,她可以申請生源地貸款,初步解決學費與住宿費用。更讓她意外的是,剛上任的雷二虎縣長不知怎么知道了她的事情,讓鎮干部捎話,說要親自見見她。8月下旬,張艷在城關鎮鎮長的帶領下在縣政府見到了雷縣長。在雷縣長辦公室里,張艷如實地跟他談起了這些年自己的遭遇與現在面臨的困難,雷縣長聽完后當即叫來一名工作人員,讓其帶著張艷尋找相關部門解決困難。幾天后,張艷在縣民政局領到了3000元幫扶款。9月6日,揣著這沉甸甸的3000元,張艷順利入學。此后,雷縣長一直沒有忘記這個在困境中自強不息的女孩,去年秋天,他利用出差之機親自去學校看望張艷,但恰遇張艷外出打工,沒能見到。幾天后,雷縣長又親自去張艷家鄉,托鄰居將500元現金交給張艷的父親。
憧憬未來:“我要飛得更高!”
走進張艷家,我們才真正明白“家徒四壁”的含意。這套建于民國年間的五間老屋,幾年前倒了一間,去年地震時一間墻倒了,一間頂破了,一間成了危房,現在張艷只能和父親吃住在最南邊的那間廈房里。環顧四周,我們找不到一件像樣的家具,除了灶邊編織袋里的幾根蔫蘿卜,屋內沒有一根時令蔬菜。
物質上的貧乏絲毫沒有影響到張艷的達觀,對于未來,她充滿了信心。張艷告訴我們,從上大學的那一天起,她就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外出打工,餐廳服務生、超市銷貨員、鐘點工……很多職業她都嘗試過。每年寒暑假,別人回家休息,她都利用起這段時間打工,去年連春節也沒能陪父親。張艷告訴我們,雖然在校打工辛苦異常,但她還是比較喜歡這種生活,畢竟生活費有了著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