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平凹
賈平凹接受商洛日報記者的獨家采訪
賈平凹向陳愛美學唱戲
賈平凹為本報題詞留念
本網訊(趙有良)賈平凹像一尊活佛,走到哪里都被信眾擁戴著,可這一次他只能屈尊降貴了,因為他來到的地方不僅是自己的故鄉,更是讓他揚名立萬的精神家園。這次讓他為之牽掛的是自己的《天狗》。
《天狗》是一部小說,天狗是書中的主人公。《天狗》出生那年,天狗36歲;賈平凹生《天狗》時,賈平凹才33歲。屈指算來,《天狗》今年正好25歲,商州區委、區政府決定投資將其拍攝為上中下三集實景商洛花鼓山歌電視劇,9月18日隆重舉行籌拍啟動儀式,于是便有了這次賈平凹攜《天狗》的商洛之行。
紅豆糊湯好受活
照例是眾星捧月。當晚7點多,賈老師一到商州就被各方人眾追堵得難以應承。賈平凹最不善于應承的是熱情的繁文縟節,在參加過地方政府的熱情接待后,已經是晚上9點多了,記者冒昧去采訪時,他先是婉拒,繼而說還是出去走一走,感受感受家鄉的變化。于是,他和幾位隨行人員悄悄地走出下榻的賓館,順著名人街一路西行,沿通江路折向丹鶴樓欣賞夜景。他感慨地說,商州是個文化名城,建設生態旅游城市,就要有自己的標志性建筑,企業家投建的這座樓已不僅僅是一座樓了,已成了商洛的文化符號。略有缺憾的是,還應再建一座塔,哪個企業家再捐建一座塔的話,這樣就可水榭相依,樓塔相映。青年作家王立志向賈老師介紹了丹江公園分縣區而建的特點和商洛打造丹江文化長廊的一些情況,賈老師肯定地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創意。
丹江兩岸霓虹閃爍,江水無聲,涼風習習,我們沿公園款款西行。長期禁錮在鬧市斗室的賈平凹,遠離了都市的聒噪與潑煩,一接續上家鄉的地氣,頓感逍遙自在,心曠神怡,渾身的細胞都開始活泛起來。到商鞅廣場時,他接連贊美咱商洛的山美水美,空氣好環境好,是神仙生活的地方。當他看到這里配備的健身器材時,一時心血來潮,竟孩子般地撲上單杠想露一手,可惜的是,接連試了幾下,都沒有成功。此時月掛東天,宛如玉盤,賈老師看著月光下的金雞塬,興奮地說,這兒真是一塊風水寶地,要是在這建成一個像大唐芙蓉園那樣宏大的建筑群,集中展示商洛的文化,定期開展大型文化演藝活動,那我們商洛的發展前景就不得了。
從廣場返回后,當我們問他還想到哪轉轉時,他說飯桌上的雞鴨魚肉沒胃口,想到農家樂咥碗糊涂面。此時已晚上十點多了,我們說沒糊涂面了,只好陪他到西背街逛夜市。轉了一圈后,賈平凹要了碗紅豆糊湯,邊吃邊說胃是有記憶力的,多年養成的飲食習慣改不了,無論自己走到哪里,也無法割舍對家鄉茶飯的依戀。當攤主端來生腌的蓮花白時,他心有遺憾地說,要是有碗酸菜才好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