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所讀到的秦豫的詩歌中存在著大量的田園詩歌,而且帶著很深的情感訴求。秦豫為80后的詩壇增添了一絲清新,一絲淳樸。
秦豫詩歌中情感的充斥
大家公認我也一直說情感是詩歌的核心,不管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或者"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還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等等無一部充斥著真摯情感。秦豫詩歌中的情大概有這么幾類。一是對祖國家鄉的熱愛之情,二是大山帶給秦豫的豪情,當然還有兒女私情。對祖國和家鄉的熱愛之情我們透過《洛河走筆》一詩可以真摯的了解到。秦豫的家鄉在洛河的發源地洛南縣,作者在詩中多次都提到過洛河,特別這首《洛河走筆》。作者站在洛河邊從女媧到洛神從夏陶到三彩回望了中國的文明,并且深深地表達了自己身為中國人身為洛南人的自豪之情。就像作者開始與結尾所表述的"他們說這里是中華民族的根/我來尋找一個民族的靈魂"、"走筆,只為走出風月低迷/只為觸一觸文化的觸須/只為走出過去的自己"。讀了這首詩我想如果有人覺得因為是中國人而困頓的時候,我們不妨去一去洛河,不妨尋一尋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山里娃》一詩能夠體現出秦豫身上那種大山的豪情以及大山給秦豫的仁者風度。詩歌描述了一個山里娃來到了城市,城市的生活讓山里娃感到蒼白的時候他想起了自己的家鄉,那個時候他就主宰了季節。在城市中活著不易,特別是山里娃來到城里活著更是不易。我本身就是在農村長大的,我知道農村人進城后那種不甘心不平衡的心態,我更知道農村孩子看見城里后那股倔強。在作者說他們只是"一遍遍的宣讀/他的故鄉",而他們為何宣讀?那是因為故鄉帶給他們了大山一樣的豪情,給了他們仁者的風度。我們可以想象作者要表達的是自己來到城里后思想上有了新的沖擊,于是世界觀人生觀有了新的變化,他最終選擇帶著夢想回家也與此有關吧。除了這些情感以外就是作者情感表述上還有兒女私情。畢竟是處于青春這個懵懂的年齡階段這種情愫給秦豫帶來的是更加豐富的創作素材,深深地夜里給心愛的人兒寫上那么幾句那是一種特殊的享受。
除了以上說的田園性和情感表達外秦豫的詩歌還有歌唱性。秦豫詩歌在音律上有著本質的追求,那種追求不僅僅局限于詩歌的韻律還有著特殊的音樂性,這也許與他的歌詞創作有關,他最早曾與作曲家穆真(西安市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合作譜寫過幾首歌曲,現在廣為流傳。
秦豫的詩歌耐讀,深意的品,有茶香的味道!顯然他的詩歌已經有了自己的風格,但是這并不代表著秦豫的詩歌就是無懈可擊的。文字是一項艱苦的活兒,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是經過長期磨練的。我們相信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練和提高秦豫在80后詩人中也會有屬于他自己的一片天地。 文/陳武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