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師說,課堂教學是一種生成和創新,作為一個教師,在課堂上的一點一滴都可以總結下來,堅持這樣做,教師就會由量變到質變。
歷年來撰寫有《一道光學題的五種解法》、《中學生作文訓練五要五不要》、《中學生如何積累語言》、《2007中考物理熱點解讀》、《呼喚中庸-----淺談語文教學改革的誤區》、《給每棵草開花的時間》等論文200余篇發表于《當代中學生》、《作文輔導報》、《新課程中考專題》、《作文周刊》、《山西教育》、《學習方法報》、《中學生導報》、《中學生理化報》、《物理周報》《學知報》、《數理報》等省級報刊雜志、編撰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紅燭講解3+2》(獨著)、《2007中考新突破》(編委)、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發行《人教版物理練習冊》八年級九年級共三冊等教學輔導資料,累計發表省級論文50余萬字。被山西《新課程》雜志聘為特約編輯,《教師報》聘為特約通訊員。歷年中學物理應用知識競賽中指導學生獲省級獎勵若干,本人也獲市級優秀輔導教師獎。
另一個楊老師
楊老師教書之余,愛好文學創作,把他在教育教學上的感悟用文學的筆觸娓娓道來,通過一個文友為他寫的文學創作評論我們就能有所了解。
他又是一位擅于用生活真實敘事和用心靈說話的人,他的小小說作品,根植于生活的深深沃土,關注人性、關照人生,多次在報刊發表,校園師生讀者頗為推崇;同時,他在多個領域辛勤耕耘,他的新聞作品和教研論文在業界密集發表,影響很大,堪稱校園寫作多面手。
楊老師的小小說《鄉下的來福老漢》(載《希望》)描繪了一個現代"桃花源"里來福老漢的生活。這是一個沒有擾攘和喧囂的綠色鄉村,沒有爭斗和攻訐,只有淳樸的鄉風維系著一種遺忘塵世的"部落"。這是一種青綠山水的生存態,這是人類過去和未來的理想追索。走進這樣的生活,你也許會悄悄放棄曾經得到的一些什么,而重新去尋找一種生命的價值所在,在秦嶺深處的鄉下,這是一種生命棲息的原貌,疲倦不堪的我們只有嘆息地與來福老漢遙遙相望。
《光棍兒三叔》(載《河南工人日報》)中楊老師以爛漫的筆法為我們細描了一個現代社會生活中鉆石王老五的婚姻態:"我的三叔"年青時"結不了婚",因為家里太窮;"我的三叔"現在也結不了婚",是因為他太富有了,更因為他"沒有趕上結婚的時髦,這離婚的時髦咱也就不趕了"。小說敘述的不是一場風花雪月的故事,但在這篇作品里,作者用很生活化的筆調,蒙太奇地展示"三叔"的人生,生活的尷尬圖景就逐漸顯露,最終在"三叔"趕著獨身的"時髦",說著"離婚的時髦咱也就不趕了",用"他身旁的小秘極狐媚地一笑"一語中的,破譯了生活的真相。
《我的學生會唱歌》(載《學子讀寫》)寫老師與一個普通輟學學生之間的幾個回合的見面。反映了作者關注教育,關注校園,渴望我們的教育更加遠離功利,更加人性和充滿愛,更加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情感需求。
《2005年的兩個蘋果》(原載《甘露》)與《我的學生會唱歌》同為農村校園題材,記述了一個家境貧困的學生在平安夜送給她的老師兩個蘋果祝福平安的真實故事。這個學生是最需要平安祝福的,她的家正遭遇了一連串的不幸,而她卻把平安的祝福送給了別人。用真實打動人心,用純美的友誼彰顯生命的堅強,是這篇作品最可稱道的亮點,讀后令人感動。(王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