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與一本書有關
小學生活,讓胡昊養成了獨立思考和熱愛學習的習慣。93年,他考入了商州中學,也就是現在的商洛市中學。開始接觸了自己喜歡的物理學科。而真正喜歡上這門學科,卻源于一本科普讀物。
"上中學,開始接觸物理,開始也只是比較有興趣。那會經常去商縣的圖書館,看了很多科普類的書籍,也就是那會,對物理產生了非常大的興趣。記得最清楚的是一本書,叫《恒星的演化》吧,當時借回去,看的真是如癡如醉,醉心于宇宙的神奇;那段時間,上學的時候課間,還給同學們講,雖然中學及以前,比較內向,口才也不行,不過好些同學聽的挺起勁的,現在有時候回去聚會,大家還能提起這事。"胡昊憨厚的笑著對筆者說。
"看這個書還有一個影響,對星空特感興趣。記得當時有個春節,有人拿了個天文望遠鏡,在廣場,5毛錢一分鐘,讓大家看月球。當時看了,特激動,想擁有一個,每天看星空,可惜沒有錢買。后來初二還是初三學了一點光學的知識后,自己在街上買了幾個透鏡,然后自己組裝,鏡筒用硬紙片卷起來做的。當時做的望遠鏡最長1米多,能縮短二,三十倍吧,雖然對天文觀測來說太次,但也很興奮,經常晚上父母都休息了,我拿著我的"長筒"出去看星星,直到脖子實在撐不住了才回去睡覺。中學除了學習,還就是交了很多朋友,現在每年回家鄉,都要聚一聚。那會玩的也簡單,課間了他們逗我,拿我綽號"茶壺"開玩笑,然后我就追,追上了打幾下,這個游戲玩的時間很長,挺幼稚,主要是初中的幾個哥們,估計我們那幾屆的學生都能記得,當時課間經常有幾個人跑,一個人追,后面追的那個人一般都是我,現在也是每次聚會的笑料了。"談起這些,胡昊根本不像一個物理博士后,而是一個頑皮的大男孩了。
談起中學的一些活動,胡昊說自己也是很愛玩的。"我們中學那會,足球很盛行,學校里將近十只球隊,我們初中十幾個人,初二組了一個足球隊,名字很搞笑,開始叫"活蝦",后來高中,有新人進來,改名"藍劍",一直持續高三。那會雖然我們隊的技術不咋地(商州話:不很好的意思),成績也不行,不過大家都挺努力,每周末的訓練也都挺不錯。都是很不錯的童年回憶。
"考中學時成績其實不怎么好,不過初中考高中成績很好,地區第一吧,所以后來上了高中就混了個學生會副主席當了,高三時榮登主席寶座。不過由于性格原因吧,不太會組織什么,所以很沒有建樹了。做三年學生會主席,雖然期間有很多活動,不過我也主要就是輔助主管老師,獨立搞這些事情我是搞不來,不過那會學習好,跟同學關系也不錯,在班里還稍有威信,很多事情都是請班里同學幫忙弄的。
"中學還有一些喜好,一個是看錄像,當時喜歡看武打片,平時上學當然不能看,每次考完試,就問我媽要兩塊錢,從下午一直看到很晚;所以這個后來都成成規了,每次考完試,我媽就自動給2塊。還有喜歡打游戲,看小說,很多惡習啊,不過還好能把握住度,所以學習成績一直沒落下。"
大學:與老師一句話有關
談起自己上大學選擇北大,胡昊說與自己的物理老師一句話很有關系,不然自己走的可能是另一條道路。
"高考時,成績其實不理想,本來想報北大物理系的,但是由于估分不好,開始不敢報;當時問物理老師,除了北大物理還有哪里的好?他想了想,說還是北大。于是乎,我就孤注一擲,直接報北大物理了,還好,運氣好,上了。現在看來其實南大物理也是很不錯的,科大物理也不錯,不過那會對這些了解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