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金水
寇金水繪制的壁畫
寇金水雕塑的神像
本網訊 (趙曉翔) 他生于農村,長于農村,沒有正式拜過師,沒有上過正規的藝術院校。但他憑借自己5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的對寺廟神像雕塑、壁畫彩繪,農村箱、柜、床家具繪畫的潛心研究、認真揣摩和勤奮練習,使自己步入藝術大道。他所雕塑的神像形神兼備,栩栩如生,所繪畫的花鳥蟲魚、河川大山、梅蘭竹菊、仙鶴松柏,躍然壁上,氣勢恢宏。他曾參加河南省靈寶市小河祖師廟神像雕塑、壁畫繪畫的全國公開競聘,在七省10余名競聘選手中脫穎而出,所雕塑神像和繪制壁畫受到靈寶市文化局等專家的高度評價和極力稱贊。他就是洛南縣石坡鎮寇窯村的"草根"藝人寇金水。
如今,在河南省靈寶市的小河祖師廟、洛寧縣的鐵爐坪山神土地廟,商州區板橋的靈靈山寺廟,洛南縣泛馬嶺娘娘廟、中條山七圣廟、李河關帝菩薩廟、金安溝口玉皇洞等寺廟中,存留有他雕塑的佛神像50余尊,壁畫近百余幅,在洛南縣石坡、寺耳等鎮的農村早期的古柜、箱、床及墻壁上還保留著他繪畫的作品。
"三巴掌"激發繪畫熱情
寇金水出生于上世紀40年代,洛南縣石坡鎮寇窯村一戶貧苦農民家里。他的一生命運坎坷,離奇波折,飽受磨難。他一歲半喪父,母親靠為人織布和飼養家畜,勉強度日。七歲時,他被母親送到塬底初小上學,他是一個活潑好動、淘氣頑皮的孩子。在校期間他經常逃學曠課、學習上很不上心。機遇來自上小學二年級時,他的第一位繪畫啟蒙老師---李耀中。在李老師的一次繪畫課上,他和往常一樣,做起了小動作,李老師發現后,狠狠的教訓了他,并抽了他"三巴掌"。那時候老師還是吃派飯(學生家庭輪流管飯),李老師這天正好派到他家吃飯,李老師看到他家的狀況,再加上看他是一個"可造之材",于是便將他在校期間調皮搗蛋、不好好學習的事告訴了母親。獨身的母親是個爭氣要強的人,更是將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于是母親宰掉家里唯一下蛋的母雞,并拿出可以換取零用錢的雞蛋,為老師做了頓豐盛的晚飯,并一再囑托老師要好好管教自己的兒子,教他學習繪畫。李老師走后,母親關上門窗,拿出棍子,狠狠地教訓了他,任憑他哭爹喊娘和窗外的鄉鄰們如何勸阻,母親卻死死不開門,直到他答應母親刻苦學習,認真學習繪畫為止,母親哭著將他抱入懷中。從此,年幼的他變了,變的勤奮踏實了,變的積極上進了,并從此對繪畫激發了濃厚的興趣和熱情,這為他以后的藝術之路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命運坎坷繪"人生"
從此,他深深地愛上了繪畫,上學放學沿途的風景他記入腦中,晚上繪入畫中,第二天再拿去請教老師,老師一點一滴的教給他繪畫技法和技巧。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繪畫技藝在飛速進步。轉眼間,他步入了初中,隨后又憑著優異的成績考入洛南中學。在校期間,他在刻苦學習的同時,時刻沒有忘記母親的囑托,更沒有放棄自己對繪畫事業的執著追求。相反,在這個更為廣闊的舞臺上,更加有了他發揮的空間和學習的天堂。他認真聽好每節美術課,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任何一次美術畫展,為學校積極制作板報、墻報、游行宣傳畫板,同時還協助學校、縣郵政局舉辦了多期連環畫畫展。他將繪畫作為自己的唯一業余愛好,鍥而不舍,從不言倦,刻苦鉆研。他在廣泛閱讀學校僅存的各類繪畫書集畫刊外,還虛心向每一位繪畫老師、畫家請教。他認真觀察揣摩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蟲一鳥、一石一樹,認真觀其形,察其色,所觀之物皆入畫中。
高中期間,他品學兼優,各門功課成績優異,可正值高考之機,適逢"文化大革命"爆發,使他無法繼續求學,被下放到農村務農。此時,他遇到他生命中的第二位老師-李福伸。
李福伸是當時洛南縣文化館書畫大師,當得知寇金水的繪畫功底和看到他的繪畫作品時,決定召他到縣文化館學習。期間他認真踏實,刻苦鉆研,得到李福伸老師的極力稱贊,并對他所進行指導與點評。這對于他來說應是一次絕好的機會,可能從此會走上正規藝術之路。但是,由于當時村上缺少文化人,村上派人多次硬將他請回村上,當了一名普通的記賬員,后又被抽調到衛東鎮搞"三線"建設,一個月后民工團部領導發現了他這個"人才",決定任命他當會計,一干就是三年,三年后縣人勞局從民工連招干,連部舍不得他這個人才,連部決定讓其它人先去招干,將他們這些表現優秀的人員留到最后。等到第二次機會,終于同意讓他走的時候,可是想不到的是正當他參加體檢這天,中央突然下發了44號文件,停止從農民工中招干,于是他又回到了村上務農。第二年,憑著他的文化被招聘為當地龐溝初小當起了一名小學民辦教師。這次他一干就是24年,正在他要被轉正的前一年,他又突發胃潰瘍、高血壓等重病,無法繼續任教,只好回到家里養病,他再次與"干部"失之交臂。
"草根"藝人的藝術人生
在當民辦教師期間,他從沒有忘記自己對繪畫的執著和追求,經常利用空閑時機練習揣摩繪畫技巧。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繪畫技術愈加精湛,常被鄉鄰請去塑造神像,油漆、畫家具(在木質家具上作畫)。由于當時的工資微薄,加上年邁的老母和3個年幼的孩子,生活的重擔全都落在了他的身上。他經常利用節假日等閑暇之機,走村入戶為鄉鄰油漆、畫家具。30多年來,他走遍了洛南縣石坡、陳耳、寺耳等鎮的溝溝垴垴,山山岔岔。他的繪畫技法日趨成熟,名聲也越來越大,觸類旁通,有越來越多的外地人請他為寺廟塑神像,也有不少的青年人拜他為師,他也樂意看到這種看來將要失傳的手藝后繼有人,后來有3個徒弟在當地也非常有名氣。
2000年,河南省靈寶市斥資52萬元修建了小河祖師廟,為了進一步提升和擴大神廟的效果,靈寶市文化局出資3萬元在全國范圍內公開招聘神像塑造師和壁畫繪制師,先后有浙江、安徽、湖北、河南等10余名大師參加競聘。在所有參賽中,其它藝人均出自于專業的名牌美術院校,而唯獨只有他是一個普通的農村"藝人"。但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農村人,憑借自己的高深技藝,贏得了靈寶市文化局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贊揚,最終決定由他進行前、中、后殿5尊神像雕塑。而壁畫的繪制則由畢業于專業院校的另一師傅承擔。他由于技術精湛,很快他完成了所有的雕塑工作,并順利通過靈寶市文化局的驗收,而繪制的壁畫的師傅卻無法通過驗收,文化局決定將繪制的不合格的壁畫鏟掉由他重新繪制,他果然不負重望,出色的完成了了繪制任務,順利通過驗收,受到了領導的極力稱贊。
此后,他的名聲大振,先后在河南的洛寧縣鐵爐坪山神土地廟,商州區的板橋靈靈山寺廟,洛南縣泛馬嶺娘娘廟、中條山七圣廟、李河關帝菩薩廟、金安溝口玉皇洞等寺廟中雕塑了佛神像50余尊,繪制壁畫60多幅,在洛南縣石坡、寺耳、陳耳、麻坪等鎮的農村古柜、箱、床油畫了不知其數的畫。如今,年過6旬的他,依然勤奮不止,每天練習3小時以上,他說他要給后人留下點東西。雖然現在家具上作畫的人已經基本沒有了,但是他仍然還希望有人能夠繼續傳承這門技藝,不讓他失傳,不讓他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