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2月,畢業后的肖緒文回到了部隊,很快在一個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上擔任技術員。從1977年到1983年,肖緒文因工作業績突出,連年受到嘉獎,并先后兩次榮立三等功。
1983年,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成立,他開始在八局設計室工作,隨后成為八局設計院院長、八局總工程師、中建總公司科技部經理、中國工程院院士。
研究成果有很多
肖緒文主持的近百個工業與民用建筑工程項目中,有世界最高的全鋼電視塔河南電視塔,當時國內最大的航站樓廣州機場航站樓,當時清水混凝土規模最大的工程鄭州會展中心(8.6萬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單體隔震建筑昆明國際機場等,這些項目遍布全國近20個省、市、自治區。
以這些項目為載體,肖緒文對工程上需要的技術進行了潛心研究和探索,主持了復雜結構工程施工技術和綠色施工等10多項國家、省部級研究項目,在復雜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空間預應力結構施工技術、綠色施工技術等建筑工程施工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他針對復雜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技術難題,就超長水平桿件、超大平面結構和超大復雜空間結構工程施工,分別提出了滑動支座法、低溫補倉法和綜合治理法等方法,實現了復雜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有效控制,這些成果在數十項工程中得到了運用,使武漢體育場首次實現了830m環向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無縫施工,首都機場航站樓破紀錄地實現了606m×406m結構的無縫施工。研究成果獲200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世界高度最大、屋蓋最重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單層廠房酒泉火箭垂直測試廠房施工中,他提出用混凝土框架作為臨時垂直支撐、簡易鋼桁架作為主龍骨等模架支撐方法,解決了超高重型屋蓋的模架支撐難題。研究成果獲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索支穹頂結構中世界第一大跨武漢體育中心體育館施工中,他因地制宜地采用網殼“懸臂接長、整體提升、逐段接長、拉索與網架同步提升”的方法,節約施工成本50%以上。這些技術應用于常州體育館(120m×80m橢圓形屋蓋)和濟南奧體中心體育館(122m直徑圓形屋蓋)等工程,均取得顯著效果。研究成果獲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針對污水處理廠卵形消化池曲面配置模板難題,他提出了以誤差控制為主導的“以直代曲”的曲面配模方法,降低成本50%以上,提高功效30%以上,使得中建承建的卵形消化池市場占有率超過60%。
凡此種種,肖緒文主持的工程項目數不勝數,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列出很長一串,先后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5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主編專業書籍10部,在6部國家、行業標準上任主編或副主編。
綠色施工倡導者
在百度上輸入“肖緒文”三個字,可以查到的資料很少,但在當當、亞馬遜、京東等比較火爆的網絡書店輸入“肖緒文”三個字,頁面上顯示出來的工程類著作卻達好多頁。
其中,肖緒文主編的專業書籍《建筑工程綠色施工》,是他對建筑工程綠色施工十幾年研究成果和工程實踐的凝練和總結。中國建筑業協會會長鄭一軍認為這本書“比較全面地總結了近幾年有關綠色施工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對我國推進綠色施工的思路和方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很值得業內人士參考和借鑒,有利于廣大建筑業企業準確把握綠色施工內涵,全面深入地實施綠色施工”。
2001年,北京被確定為2008年夏季奧運會主辦城市后,提出“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口號,肖緒文敏銳地捕捉到“綠色”兩個字,將其創新地引入到建筑工程施工中,并立即著手進行研究和實踐,使中建八局成為國內率先進行綠色施工立項的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