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1997年春天,剛剛20歲的姜歡突然病魔降臨,她不時感到頭昏,頭痛,惡心,這種癥狀持續加重,她的眼睛開始出現間歇性模糊不清。她被西京醫院被確診患了罕見的疾病——顱腦凹陷癥,這種病的發病率全世界僅有十萬分之一。醫生告訴姜歡家屬必須馬上進行腦部手術,否則就有生命危險。姜歡在西京醫院做了顱內手術。術后的姜歡雖然保住了生命,卻被折磨得骨瘦如柴,1.60米的個子,體重降到30公斤。由于腦神經受到壓迫,她的雙手蜷曲,不能伸展,雙腿僵硬,只有在有人攙扶的情況下才能勉強走幾步。由于從咽部切入進行顱內手術,損傷了她的氣管,她經常感到呼吸困難,說話發音十分吃力。
一個曾經健康秀麗的女孩,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殘酷的現實令姜歡和關愛她的人們難以接受。姜歡,在夜幕降臨時,情緒低落,心理想過輕生。但是她想起了含辛茹苦撫養自己的父親,日夜照顧她的幾位姐姐,還有單位里,社會上,許許多多為她捐款治病的好心人。姜歡經過沉淪后,決定向張海迪學習,重拾少年時代的文學夢想,用寫作來證明自己活著的意義。
經過前后兩次手術,生命總算保住了,但肢體不能恢復正常,腳手不便,落下殘疾,生活不能自理。從此,就躺在病床上。堅強的姜歡,憑著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疼痛,堅持小運動量的鍛煉,剛開始,因為手指不靈活,她就蜷著手指,吃力地握著鋼筆,趴在床上慢慢地寫字。在病床上她一天堅持寫五六百字。寫日記、詩歌、散文,然后又讓人抄下來保存著。
她在文中寫道:"每當她握緊手中的筆,就像溺水時抓住了希望,那些激情飛揚的文字,在她的身體里燃燒,迸發,給她力量,成為她病殘后活著的精神動力。"
姜歡拖著病殘的身體,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痛苦,堅持筆耕不輟。從1997年到2015年,她先后創作詩歌、散文、小說、電影劇本等各類文學作品100余萬字。
姜歡自強不息、奮斗不止從事文學創作的感人事跡,得到了黨委、政府和社會各屆的大力支持。在市殘聯和鎮安縣委、縣政府,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的大力幫助下,她先后出版了《真情流浪》、《上帝哭了》、《與命運抗爭》、《風緣月夜》、《行進中的生命》五本作品專輯。每說到這些事的時候,姜歡總是熱淚盈眶。她說,沒有他們的關愛我也沒有今天,我的第二次生命是他們給的,我無以回報,只能好好地活著,用笨拙的筆去報答愛我的人。
在姜歡的詩文里,她歌唱的是文學的三大母題:生命、青春和愛情。這也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她用最純樸的心,最率真的情,最動人的語言去直抒胸臆表達心聲。
沒有什么比生命還要珍貴的,經歷19年疾病纏身的姜歡,對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這個時候,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快樂地活著。她在《快樂的活著》中說:"生命簡單的如同一杯白開水。我知道,在我生命的春秋史冊上,我是根本做不到什么輝煌與顯赫,但我平實地對待每一天,我以我的熱忱和坦然來面對自己這孱弱的生命"。
"姜歡出版一部部的作品,不僅是生命之樹長青,而且是文學藝術之樹長青,在身體極度殘疾的情況下,能創作如此多的作品,實屬罕見。"縣政協文史委主任劉立勤在新書首發式上如此評價。
鎮安栗鄉詩社社長王德強告訴大家,姜歡給我們的可貴啟示,不僅是她是一位身殘志堅的女孩,更是一位懷揣文學夢的陽光女孩,她這樣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